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合理创设教育情境,提高情感育人价值.docx
文件大小:12.7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66千字
文档摘要

合理创设教育情境,提高情感育人价值

【摘要】英语新课标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小学生情感较为丰富,因此强化情感体验,投射情感经历,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达成情感育人。文章以Dadforsale的教学为例,巧妙利用绘本的“情感性”,遵照“儿童中心”原则,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

观,贯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激活前置情感,体验情感冲突,达成情感映射,转为真实行动,实现情感育人。

【关键词】育人策略情感冲突情感育人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针对小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应创设教育情境,运用道德移情,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在自然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育人。

英语绘本指采用图画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并促使读者明白道理。英语绘本具有“情感性”特征,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会移情至故事角色,并在故事情节中进行情感体验,感受到善恶、悲喜与对错。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丰富有趣的情节,引导学生走入人物情感世界,将其情感经历投射到自己身

上,引发情感共鸣,实现“具身式”情感育人。

文章以绘本Dadforsale的教学为例,从前置情感激活,到情感冲突体

验,内心情感映射,真实行动转化,再到情感育人实现,深入阐明如何利用英语绘本的“情感性”特征,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实现“具身式”情感育人。

二、前置情感激活,点燃认知火花

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人们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习得语言的过程可总结为“i+1”,“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而“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知识。同样,在情感育人过程中,“i”表示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而“1”表示教师在课堂中即将进行渗透的略高于学生情感水平的育人环节设计。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循序渐进,激活学生原有情感认知“i”,为情感育人“+1”做好预备工作。

第一步,调动生活经验。教师鼓励学生在以视频为主的多种模态信息感知中,观察基本信息,完成思维导图,适时提出四种“商店”,调动生活经验,为激活前置情感认知做好铺垫。

第二步,激活前置情感认知“i”。教师采用“问题链设计”,提出五大问题,促使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父亲形象,激活前置情感认知;引入绘本主题,鼓励学生对绘本进行预测,针对性提出四个关键问题,见图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激活学生的前置情感“i”,鼓励其回忆生活中的父亲,为后续情感育人“+1”搭建认知桥梁。

三、情感冲突体验,深化情感育人

绘本DadforSale基于男孩情感变化可以分为两个主阶段:对父亲不满和感恩父亲,中间以“售卖父亲”衔接。表面来看,男孩前后对父亲不满和感恩的两种情感形成了矛盾,体现了情感冲突的斗争性,其实,男孩两种情感的产生根源皆在于对于父亲的爱与信任,体现了情感冲突的同一性。因此,男孩情感冲突的两种对立面既冲突,又统一,推动着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发展。在此部分中,教师可以详细分析、阐述,并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最终实现情感育人。

(一)聚焦“儿童中心”,直抵情感本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照“儿童中心”,其线索为学科学习,主要方式为学习活动参与,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品质、人格作风等。教师可以遵循此原则,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心位置,鼓励学生进行“具身式”情感体验,感悟男孩情感中对父亲不满的一面。

第一步,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参与者”和“观察者”。邀请“参与者”使用真实的道具,表演三个行为;“观察者”对行为进行观察,为进一步情感体验做好心理准备,见表1。

第二步,在“参与者”自然代入对应角色行为后,“观察者”自然对行为做出内心评价,具身为父亲的评判角色。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必要而精准的指导,向“观察者”提出问题:Ifyouarefather,whatwillyousay?”,鼓励“观察者”对“参与者”的行为做出评价,唤起其内心具身化的父亲角色,体验到此时此刻父亲的情感态度。

第三步,在“观察者”完成情感体验后,教师可以重新将课堂聚焦点转向“参与者”,提出问题:Whichfatherdoyoulikebest?”,“参与者”通过链接自身真实行为与不同“观察者”给出的评判,真切体会到男孩对父亲不满的情感。

在此过程中,“参与者”在真实行为中具身为男孩;“观察者”在观察中自然对行为做出内心评价,具身为父亲;“参与者”关联自身行为与“观察者”评价,真实体验男孩对父亲不满的情感。通过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实现学习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