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音乐的体系与区划;全球60多亿人口的96%以上;而剩下不到4%的人口中,还包含着为数甚多的小民族。
二、世界民族的经济类型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经济水平不一,体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有些世界民族研究领域的学者将世界上各个民族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归纳为7种不同的经济类型。
(一)渔猎类型
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经济类型,人们依靠采集、捕鱼和狩猎获取谋生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当今依旧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已不多,主要分布在西南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也称卡拉哈里盆地)和赤道非洲的伊图里森林、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与火地岛、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边远山区、热带丛林和大岛腹地。
(二)游牧类型
这是一些亚非民族生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类型,在历史上曾起到过重大作用。蒙古族就曾经采用这种经济类型。至今在北非和东非、西亚和中亚的广大草原、山区牧场和半沙漠地带,仍有一些民族继续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生活,人口总数有两三千万人。
(三)刀耕火种农业类型
刀耕火种又称“刀耕火耨”、“火耨刀耕”,是指砍倒树木,经过焚烧,空出地面以播种农作物的一种原始耕作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的独龙、拉祜、布朗、基诺、佤、傈僳、怒、景颇、黎、苗、瑶、;彝等民族的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采用这种耕作方法。这种方式对生态的破坏较大,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经济方式。
(四)锄耕山地农业类型
锄耕山地比刀耕火种前进了一步。人们开始使用锄掘、锹挖等形式来翻耕土地,施入粪肥,进行农业生产。
(五)畜耕灌溉农业类型
畜耕灌溉农业类型是传统社会中发展最高的农业生产形式。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之所以能够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全都是因为它们以这种农业生产为基础。这是农业国家所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业类型。
(六)机耕农业工业类型
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引起了工业革命。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和播种机逐渐在欧洲、北美的农业生产当中使用。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逐步减少。目前,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逐步实现了这种农业生产方式。
(七)现代工业农业类型
目前主要是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达到了当代这一最高水平的经济类型。这一类型的突出特点是工业人口超过农业人口。;三、世界民族的经济类型及相关音乐类型和音乐特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决定音乐艺术发展的根本是经济基础,一定的经济类型总是会与一定的音乐类型相互联系的。
前面的几种经济类型可以分成4个阶段。4个阶段的经济类型,决定了各自的音乐类型和音乐特征。
其中渔猎类型、游牧类型、刀耕火种农业类型、锄耕山地农业类型属于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一类型。采用这样的经济类型的民族作为“早期阶段民族”。
畜耕灌溉农业类型属于第二类型,采用这种类型的民族称为“农业民族”。
机耕农业工业类型属于第三种类型,采用这种经济类型的民族称为“现代不发达民族”。
现代工业农业类型属于第四种类型,采用此种经济类型的民族称为“现代发达民族”。
目前世界上的音乐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传统音乐,第二类是西洋艺术音乐和先锋实验音乐,第三类是通俗音乐。;(1)早期民族音乐最突出的特征是节奏而不是旋律。
(2)早期民族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鼓成为很多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3)早期民族音乐不擅长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常采用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
(4)早期民族音乐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联系非常紧密,独立性和娱乐性不强,往往是其他社会活动的附属。;四、世界民族语言谱系
在研究语言的过程当中,语言学家按照亲属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就是语言的谱系。在这种分类体系当中,最高的谱系单位是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在来源上是相同的,即每个语系中的语言无论多寡,都有一种“祖语”,其他语言都是从这种祖语中分化出来的。语系之下就是语言,根据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再分成若干语族,一个语族中的语言又可运用同样的原则分出若干语支,每个语支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语言。;10.乌拉尔语系;第二节世界音乐的体系概况
音乐理论研究者按照一定标准,把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归于三个乐系,即:中国乐系、希腊乐系(也称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它是产生于比较音乐学时期的一种学说,最早出现三大乐系的汉语文献是王光祁的《东方民族之音乐》。在该文献中王光祁指出,三大乐系的划分是由其首次提出的。但是在董维松、沈洽合编的《民族音乐学译文集》中,曾收录了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岸边成雄的《比较音乐学的业绩与方法》一文。此文论及比较音乐学在“文化圈的设立”取得的成就时说道:“比较音乐学具有结论性的一个成果就是在世界上设定了文化圈。在比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