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课件第四章-11.ppt
文件大小:480.5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5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三节复三部曲式的中部第四节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第五节复三部曲式中的附属部分第四节实例分析第一节概述?复三部曲式是复合型对比再现的曲式结构,它起源于古组曲和大协奏曲中两首体裁相同舞曲的交替,是再现单三部曲式在内部结构上的规模扩充。在结构内容上还是由3个曲式部分组成,即呈示部分、中部和再现部分,但在3个部分中必须要求其中至少要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即单二部曲式或者是单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这也是复三部曲式区别于单三部曲式的关键所在。因此,单三部曲式和复三部曲式这两种对比再现曲式结构,可以分别定义为三段式和三部式,用以更好地区分其内部结构的性质。复三部曲式是由呈示部、中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下面分别用大写罗马数字来表达三个部分(ⅠⅡⅠ),以中部与对称并置于两端的呈示部和再现部之间的主题对比作为基础,其中呈示部必须是单二部或者单三部曲式构成,中部可以是单二部、单三部或者是乐段的结构,第三部分再现呈示部。其基本曲式结构图示为: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由此可见,复三部曲式中的第一部分,必须是单三部或是单二部曲式结构,这正是复三部曲式结构必备条件。中部对于曲式结构的要求则更为多样化,可以是单二部、单三部或乐段,甚至为相当于乐段功能的展开性段落。第三部分的必然再现呈示部,它承担收束主题乐思的作用,可以是完全再现,也可以在再现时对呈示部的曲式结构做适当的扩充或者减缩,因此它也可能是由单二部、单三部或者是乐段构成。复三部曲式较之于单三部曲式,从形式上看灵活多变,有更为丰富的不同组合方式;在结构规模上,篇幅更为庞大;从内容上看为表现更为复杂的音乐形象和主题思想提供了必要条件。复二部和复三部一样是两个部分的并置对比,第一部分必须是由一个大于乐段的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结构构成,其区别就是少了再现部。然而,由于复二部的对比性比单二部要强烈很多,因此在对比之后则更加需要一个循环再现作为呼应来平衡结构,所以像复二部这种只有对比,却没有循环再现来获取统一的曲式结构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很少见。因此,可以不再单独研究复二部曲式,而是通过对于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了解就可以掌握复二部曲式。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第二节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即呈示部,也可以称为其首部,它承担着呈示主题乐思的作品,也是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呈示,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本风格和主要特征,是复三部曲式中最为重要的基础部分。通常为比较典型的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其结构规整,段落分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带有展开性中部的形式较为多见。首部多为收拢性结构,结束在主调上。浪漫乐派以后,则开始出现以不完整的终止式、半终止、转调终止、侵入终止、阻碍终止等多种形式作为首部开放性结束,来加强首部与中部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作品结构的贯穿性(见谱例4-1)。?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一、三声中部?三声中部(Trio),指结构稳定的中部。复三部曲式中把具有规范结构即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作为中间部分的中部称为三声中部。这称呼是从巴洛克时期沿用至今,当时欧洲17、18世纪古舞曲组曲中头尾由整个乐队大组乐器演奏,中部往往由小组乐器一般为3件管乐器作“三重奏”,这样就形成了3个声部与大组乐器演奏的对比,后来即使中部不再是3个声部的重奏,但是“三声中部”这个称呼却一直保留使用到现在,成为复三部曲式中部的一种专属名词,另外由于三声中部强调与两端部分的调性对比,因此还有“大调部Maggiore”与“小调部Minore”之分,以区别与两端部分的调性。第三节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复三部曲式由于其曲式结构规模比单三部更庞大,因此也就更加强调中部与两端部分的对比性。这种对比最直接地表现在调式调性的对比上,以及主题材料、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区,还有和声织体上的对比。与单三部曲式一样,也是根据中部的结构特点来划分复三部曲式的类型。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二、插部?插部,指结构不稳定中部。插部同样作为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与三声中部一样,都是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的结构,但是在结构特征上却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具体看。三声中部有其明显结构特点:曲式结构完整规范,段落间结构分明,乐句清晰,通常为单二部、单三部曲式写成。采用新的主题与首部形成并置对比,且新主题也具有呈示性,与两端部分的活跃热情急速发展的情绪形成对比,显得较为平静稳定,最后以收拢性的完全终止式结束(见谱例4-3)。第四章复三部与复二部曲式三、合成性中部?合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