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和其他人交往,都要去理解和尊重他人。我们要去逐渐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的文化。而音乐无疑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将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广厦林立的现代都市,还是遥远偏僻的穷乡僻壤,世界是一片流动的、互相作用、互相联结的音乐胜景。在当今的世界,人们可以在同一时刻听到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音乐。外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主要的任务是引领同学们去聆听和感悟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为同学们打开五彩缤纷的外国民族音乐的大门。外国民族音乐作为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十一门必修课之一,在高等艺术院系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对课程的定义如下:“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要想很好地完成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首先就要对该课程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而若想对该课程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首先应厘清最基础的几个概念,扫除学习的障碍。本章就先从概念的解读入手,介绍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概况。第一节外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一、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在我国学术界,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①。周青青教授在其《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所采用的就是民族音乐的广义概念。她说:“通常涉及我国音乐的主要概念有这样几种: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①狭义地说,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②。因而,狭义的民族音乐等同于传统音乐。过去,在我国的音乐学界,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的民间音乐。因而长期以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被称为民族民间音乐或者民族音乐。近年来,一些院校(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将这门学科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这样的称呼能够避免歧义。因为,民族音乐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含义。而直接称其为中国传统音乐则能够方便人们理解。二、外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作为独立的概念,外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是完全不能对等的概念。外国民族音乐主要指的是除了中国之外的传统音乐,而世界民族音乐则是包含着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全世界的传统音乐③。但是在目前的中国,作为课程的名称,两者的意义则基本相同,只是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称呼。在中国的大多数音乐学院中此门课程被称作世界民族音乐,而在一些综合性的音乐(艺术)院系中,大多将这门课程称作外国民族音乐。第二节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一、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外国民族音乐”的课程目标有详细的规定,具体规定如下:④1.获得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曲和音乐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传统、音乐文化观念以及音乐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跨文化音乐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此来分析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及其特点。2.在比较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在初步的演唱演奏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乐曲的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3.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多种多样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音乐文化奥秘的志趣,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发展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4.理解音乐与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意义以及各民族音乐的共性与特性。扩展学生的全球文化视野,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能力。5.在教师的教学示范中,使学生获得有关“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验,养成关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习惯,逐步掌握中小学有关外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