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歌曲创作技法第四章-56P.ppt
文件大小:1.82 MB
总页数:5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7.26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章调式与和声

大调中除了主和弦与Ⅶ和弦以外,每一级和弦都有自己的离调和弦;小调除了主和弦、和声小调Ⅶ级和弦、以及Ⅱ级和弦以外,其他的和弦也都有自己的离调和弦。由于离调和弦的色彩性强,势必会影响到旋律的构成音。离调和弦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出现本调所没有的临时变化音,这些变化音同样会出现在旋律声部中,成为旋律的色彩音。但此色彩音与前一节所讲的调式色彩音不同,它是由离调和声形成,并非调式音阶排列形成的色彩。如下例4-56至例4-57为包含离调和弦的曲例。5.调式交替对旋律色彩的影响单一调性的调外和弦除了离调和弦之外,还有一类和弦是从同主音调中借到本调来的和弦。它们不与调内的七个和弦发生关系,只是替代它们产生新的色彩。例如可以将c小调的Ⅵ级和弦借到C大调中,代替C大调本身的Ⅵ级和弦。这样一来,C大调中就出现了bA、C、bE,这个从同主音小调交替过来的和弦就会在整体的和声进行中迸发出鲜明的色彩。其他级数上的和弦也可全部交替过来,为C大调增添新的色彩。下面来看两首运用了交替和弦的曲例(例4-58、例4-59)。5.转调对旋律色彩的影响当调外变化音不再具有临时性而是一直贯穿下去时,则代表整个调性发生了改变。由于调性主要是由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组成,二十四个大小调中的七个自然音和弦其各自的音高关系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各调具体的音高以及调中心——主和弦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由于歌曲的结构相对器乐曲短小得多且其结构平稳得多,因此过多的转调会造成音乐整体上的不稳定,使人难以把握音乐的整体形象及情绪。但这种原则通常不包括在表达方式上刻意求新而接受度相对更小众化的艺术歌曲。下面来看几首运用了转调的曲例(例4-60、例4-61)。三、和弦功能标记目前在我国音乐界中使用的和弦功能标记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用来标记和弦在调性中的作用的功能标记,它通常用于音乐学院的专业和声教学;第二种是按和弦在调性音阶中的级别顺序,以罗马数字为主的级数标记,它既用于音乐学院的教学也偶尔用于实用音乐中;第三种是以和弦音高构成为主的音位标记,它主要广泛运用于实用音乐演奏中。本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歌曲写作上,对和声因素的讨论以实用为主。因此,第一种基本忽略不谈,第二种在需要表明和弦之间的关系时会偶尔用到,以介绍第三种标记为主。和弦音位标记是以和弦的根音同时也是低音为中心,并显示其和弦性质与和弦结构的标记方法。以C音和弦为例。三和弦标记为CM,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也是低音)的大三和弦(例4-62)。标记为Cm,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也是低音)的小三和弦(例4-63)。标记为C+,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也是低音)的增三和弦(例4-64)。标记为Cb5或Co,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也是低音)的减三和弦(例4-65)。其余三和弦的标记以此类推。2.七和弦标记为CM7,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的大大七和弦(例4-66)。标记为Cm7,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的小小七和弦(例4-67)。标记为C7,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的大小七和弦(例4-68)。标记为,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的减小七和弦(例4-69)。b5的意思是降五音。标记为Cdim7(或),其和弦结构为以C为根音的减减七和弦(例4-70)。其余七和弦的标记以此类推。3.附加音标记为CMadd9,意为在C大三和弦上方附加九音,即加D音(例4-71)。标记为CM6,意为在C大三和弦上附加六音,即加A音(例4-72)。标记为,意为在C大大七和弦中附加升五音,即加升G音(例4-73)。标记为,意为在C大大七和弦上附加九音,即加D音(例4-74)。标记为,意为在C小三和弦上附加六音与九音,即A音与D音(例4-75)。标记为,意为在C大小七和弦上附加九音,即加D音(例4-76)。标记为,意为在C大小七和弦上附加降九音,即加bD音(例4-77)。标记为,意为在C大小七和弦上附加九音与升十一音,即加D音与#F音(例4-78)。4.延留四音和弦延留四音和弦就是用根音上方的四音代替和弦中的三音,造成附加外音效果的和弦。例如Csus4这个和弦,就是用F音代替C大三和弦中的三音E音(例4-79)。,就是用F音代替C大小七和弦中的三音E音(例4-80)。5.转位C大三和弦第一转位,即以三音E音为低音,标记为C/E(例4-81)。C小三和弦第一转位,即以三音bE为低音,记为C/Be(例4-82)。C大三和弦第二转位,即以五音G音为低音,标记为C/G(例4-83)。C小三和弦第二转位,即以五音G音为低音,标记为Cm/G(例4-84)。C大小七和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