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学习任务描述表.doc
文件大小:35.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9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VI设计学习任务描述表一

一体化课程名称

VI设计

学习任务1名称

VI基础要素系统的设计

学习任务1学时

100

学习任务情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教师分配的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任务。通过解读任务书明确工作时间及要求,与客户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客户企业背景和文化,制订工作计划。依据工作计划开展市场调查,对企业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经营战略,市场分析以及企业高层领导的基本意愿,收集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同时跟踪调查客户产品的市场表现,为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确定设计风格与设计方向,根据设计策略进行草图构思及完成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初稿提案,与客户再次沟通,形成提案决议,双方就设计方案进行细化调整。设计师制作完成VI识别系统基础要素设计正稿,打样校对,并将其交付给项目经理进行验收,再由项目经理在工作任务书中的验收项目处签字确认,最后交付客户验收。工作任务完成后,按企业设计管理规范,打印输出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正稿文本与手绘草图装订整理归档。

学习目标

通过本学习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

1.能正确领会VI识别系统设计项目任务要求。

2.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正确理解客户需求,合理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时间。

3.能分析企业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等信息,明确VI基础要素系统设计的任务内容。

4.能熟练开展市场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5.能读懂企业调研报告,绘制思维导图和草图,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进行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设计、吉祥物设计,运用色彩心理学来定义企业标准色,完成前期调研、头脑风暴、草图创意和计算机绘制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版权及授权范围,保证设计符合法律规定。

6.能独立撰写VI识别系统基础要素设计说明并清晰陈述。

7.能运用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进行汇报演示,并能做会议记录。

8.能将客户对设计提出的意见信息进行正确处理和改进。

9.能按照行业管理规范打印输出设计文件,按时交付客户验收。

10.能按照工作规范保存项目进度文件与终稿,对VI设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学习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专业概念

VI的概念、品牌的概念。

2.信息提取

分析调研报告数据、获取企业背景信息。

3.品牌定位

产品销售与客户心理,色彩风格与企业经营理念、市场定位。

4.项目管理

项目统筹、时间管理、团队管理。

5.草案绘制

关键词的逻辑推理、VI创意方法、草图的绘制。

6.印刷知识

印前知识、印刷制作工艺。

7.VI基础系统制作

标准字、标志图形、衍生图形、吉祥物等基础要素的设计要求、标准制图。

8.设计提案

制订工作计划、编写项目策划书、撰写设计说明、文件的校对、逻辑推理的能力、汇报演示文件PPT的制作、与客户的沟通表达能力、会议记录的能力。

9.职业素养

行业设计管理标准、归纳整理档案资料的方法,相关法律法规,时间管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执行力。

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建议

(1)为确保教学安全,提高教学效果,建议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控制在4-5人/组);

(2)手绘草图、软件绘图等必备技能需要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平行任务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3)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加强示范演示与个别指导,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规范操作的培养。

2.教学方法建议

(1)在本任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演示、角色扮演、现场示范、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

(2)学生基础程度不一致,需采用分层教学,力求对每一位学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而每一位学生最终均应有其独特的设计表现,学有所获。

4.教学手段建议

(1)教学场地

学习工作站须具备良好的安全、照明和通风条件,可分为资料查询区、集中教学区、方案讨论区、实践工作区、出图区、成果展示区。

(2)工具、材料、设备

以个人为单位配置计算机图形工作站、扫描仪、相机、数位板、彩色打印机、读卡器、刻录机、铅笔、彩笔、马克笔、橡皮、裁纸刀、直尺、圆规、三角板、常用绘图颜料、绘图纸、打印纸等。

(3)教学资料

以学习工作页为主,配备工作计划与任务书、教材、参考书、优秀作品范例、素材网站范例等教学资料。多采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具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5.教学评价建议

采用一体化课程学习全过程记录的过程化考核和终端设计作品展示的成果化考核两方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业评价与学习目标相呼应,有效地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