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舞蹈编创技巧课件第五章 10.ppt
文件大小:170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72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第一节开拓艺术思维,提高全面素质第二节舞蹈创作的主要因素第三节编导的结构能力与舞蹈语言能力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第一节开拓艺术思维,提高全面素质一、生活体验舞蹈创作需要开启思维、拓宽想象,全面提高文学素养,以文化视觉审视社会生活。生活体验和积累关系到舞蹈编创者从生活体验中的量到质的物化转变。舞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的舞蹈题材、动作语言皆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切客观事物的发展可以成为舞蹈创编的元素。生活的积累首先是通过视觉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促使记忆空间更加充实丰满,同时也能提高创编者的观察力、收集力和整合力。生活、体验、积累是舞蹈创作的前提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没有全面观察和体验生活,编创舞蹈时无从着手。通过亲身体验生活,将积累的生活素材融入文化的思考,将当代先进的舞蹈文化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创作,是编舞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二、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创作的一件法宝,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它源于生活,并且又综合和发展了生活,充分地发挥了生活中艺术想象和创造的源泉,但生活并不直接产生艺术想象,艺术想象必定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产生。艺术想象是编导、作家、演员通过一种特殊的艺术想象和形象思维从“量”到“质”转换的结果。把过去生活的经历、印象等方面的内容,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艺术整理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的过程。而创作是自始至终离不开艺术想象和思维的。创编者在观察生活和事物上,以艺术的眼光和思路来进行舞蹈素材的搜集整编。但是艺术想象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有广阔的知识和思维的拓展,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丰富和完善艺术想象。舞蹈的表现方式、艺术想象和思维方式区别于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文学是利用文字描述故事情节,论述哲学理论、思维观点,塑造人物形象。电影(电视)是通过荧屏展开情节,以形象性、运动性的动作和有声语言以及人物情节的细节、色调、节奏等各种因素来感动观众。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戏剧注重矛盾的铺垫和矛盾冲突的强弱对比以及人物事件的戏剧性,来展示人物形象,交代故事情节。音乐以旋律、乐曲烘托气氛,铺垫环境,表现人物性格,交代矛盾冲突,衬托人物形象。美术运用构图、光线、色彩来捕捉人物的形象画面。舞蹈以人的身体运动来表现人的情感,人体动作是舞蹈的素材、艺术想象和舞蹈思维方式的承载体。舞蹈创作通过艺术想象和舞蹈思维的加工提炼,形成舞蹈艺术想象空间的独特思维方式,为舞蹈动作赋予内容、情感及节奏变化,使它具有创新性、独特性、可舞性。艺术想象既是反映生活的,反映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拓展想象夸张;又是舞蹈创编者塑造形象、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只有把生活作为创作的基础,用舞蹈思维的方式来创作,经过构思和想象才能创编出出类拔萃的舞蹈作品。舞蹈艺术的发展是舞蹈创编者对舞蹈艺术想象空间不断进行重新审视和重组,运用现代哲学的手法去表现和挖掘生活、表现生活。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第二节舞蹈创作的主要因素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字文化,是以无声的人体动作传情达意。舞蹈创作本身的高度和价值取决于舞蹈编创技法的娴熟及其运用手法的艺术水平。从生活、取材、构思到编舞始终贯穿情感脉络,结合富足思考和无尽遐想的精神满足,构架起异彩纷呈的舞蹈创作蓝图。舞蹈创作的主要因素包括舞蹈文化的认知、创编技艺的融合和情感思想贯穿。一、舞蹈文化的认知舞蹈文化的认知来源于社会生活,主要包括创作者对于与舞蹈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状态、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动态生成等方面的综合认知。比如,男子群舞《离太阳最近的人》根据藏族地区人们的图腾信仰,塑造当地群众所熟知的典型牦牛形象,顺时针的队形调度也与藏族人民所信仰的藏传佛教右旋为上观念相符。女子独舞《翠狐》的原型,存于在山东海阳地区流传的传说之中。女子群舞《相和歌》选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词作为舞蹈音乐,与独具汉唐风韵的舞伎给君王表演的整体环境相契合。第五章舞蹈创作的一般条件二、编创技艺的融合编创技艺是社会生活重组和再现的一种方法,即编排及创作技巧与艺术的融合。创编技艺强调妙不可言的微生状态,以这种方法表现生活,又不能呈现单一技法。两者融合需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深层次的内修和自修效果。三、情感思想贯穿贯穿即连接、贯通,所谓情感思想的贯穿,指编创者从构思、设计到实施创作整个活动中的情感主线脉络,达到前后呼应、相互衬托。创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人或社会的责任、义务、权利等内容是其思想的迸发,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