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第一节舞蹈创意第二节命题编舞第三节编创技法第四节动机的设计第五节舞蹈的构图第六节舞蹈音乐第七节舞台美术第八节即兴编舞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第一节舞蹈创意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文化的碰撞、思想的涌动,无疑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舵手。科技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出现,真实且鲜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无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步伐多大,新时代所给予人们的新要求却显而易见——创新,创新与发展总是同步而存。一部优秀而生动的舞蹈作品,其血液中付诸的创新意识是将她①推向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高峰的核心力量,这不仅是社会的需求,更是广大人民的需要。然而,这种融合个性创造的思维活动呈现在舞蹈作品之中,即为舞蹈创意。舞蹈创意的产生和实现又与舞蹈创作者的逻辑思维②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正是思维活动的相互交织,使其生成出化学反应,共同输出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舞蹈作品中的立意、结构、语言等因素进行综合地展现。其定义如下:形象思维强调整个艺术创作始末,是紧随于创作者思维深处的形象、情感及其联想和想象。逻辑思维是更为偏向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富有创建的思维,它既可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又能在此基础上给以具有建树性的、新的设想和建议。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舞蹈创作中,曾经形象感已经生成记忆的内容,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而言是具有强烈引导价值,也很容易使创作者依照前人所做出的成果进行仿照。这时,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理性思维,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将所见所闻重新整合,给出新理念、新视角的全新植入角度。例如,《木兰归》、《逼上梁山》同属人物塑造型古典舞剧目,但塑造人物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舞蹈语汇的运用中,女扮男装上战场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和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也都显现出大相径庭的艺术重组和艺术创造。所以,只有当形象思维完成具体接收和适应过程之后,给逻辑思维以理性的解读和透射,最终作出具有建树的设想和建议,才能积淀出舞蹈作品中能够得以适用的舞蹈创意。一个好的创意,正是来自于漫无边际的促膝长谈或是闲聊。这个模拟实验想要说明的问题就是,任何人都不要轻视自己的闪念所想,都不要被对或是错所左右。只要是艺术创作,就没有对和错,能够借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就是成功且值得进行理性分析的对象。创造性思维的存在是微妙且生动的。舞蹈艺术领域急需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的出现,人民大众依然期盼创作者的舞蹈创意所给予的审美满足。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第二节命题编舞一、命题实践舞蹈是将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用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原始社会到当代,人类一直在创造着舞蹈艺术,然而舞蹈的编创理论只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得到兴旺发展并广为传播,而在那之前的舞蹈仅仅靠人的本能尽兴,又或者是某些天才的自由发挥,并不像音乐有和声学、绘画有透视法和比例规律为方法基础。舞蹈编创理论形成后,并不表明所有的舞蹈都具有了生命和创意。(一)舞蹈的创作要求舞蹈创作要围绕动作进行研究,以动作贯穿作品始终,动作是舞蹈的核心,因而舞蹈编导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动作素材,这些素材并非将前人的既有动作随便堆砌拼凑,而是将人们在生活基础上的自然随意动作进行规范化、风格化。创造性舞蹈动作创编要遵循以下要求:1.动机素材是起步2.挖掘、选择和发展主题动作,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手段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利用舞蹈音乐创造作品的意境,抓住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去演绎音乐节奏与活力。(2)倾听与领略音乐,沉浸在音乐中,让音乐和舞蹈共同流畅起来。(3)分析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对抗式的对比、旋律运行对话式的对答:舞蹈弱化、音乐强;舞者动、音乐弱化。(4)音乐独自进行,舞蹈无视音乐的存在,或平行进行。(5)准确地利用素材与音乐结合,塑造人物。伴舞形式的舞蹈常常呈现为以歌曲而立意,音乐旋律上的情调、风格、节奏作为编创的基础。舞蹈的编排则需情景交融,才能塑造艺术鲜明的形象。舞伴歌的表现形式如下:(1)以歌曲为蓝本,根据歌词内容和情绪进行“再现式”的编舞。如《茶香中国》、《春天芭蕾》、《希望的田野》等。(2)对歌曲的曲式旋律、节奏及时间等因素,加以发展与变化进行再创式的编排,使舞蹈的层次更分明,结构更严谨。第三章舞蹈艺术创作技法发展主题动作的方法如下:(1)舞蹈动律上取舍;任意进行扩展、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