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即组织者、领导者,在合唱队、乐队中的指挥是艺术的指导者,也是协调整个合唱队、乐队的关键人物。有什么样的指挥就有什么样水准的合唱队。作为指挥,他在一个团队中无论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还是在专业素质上,都应该高人一筹。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核心,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道德风尚和精湛的艺术才能。作为指挥,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其任务是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及主题表现要求,准确地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引导合唱队,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无论是乐队还是合唱队,都能通过指挥的提示,感受到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情感及各种变化,使演唱(奏)准确无误地表现其作品的深刻内涵。作为指挥,要练就一双“会说话”的手。其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要有美感,不能有过失,不能多余,更不能含糊其辞。无论暗示、提示还是警示,都要表达得清晰、明确,把所要的意图表达到位。第二章指挥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动作第一节指挥的职责指挥的基本条件有:①?热爱指挥事业;②?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③?具有较强的领导组织能力;④?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⑤?具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⑥?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听觉能力;⑦?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⑧?不张扬、不固执,有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但不随心所欲,能较好地遵循指挥的共性原则。无论是乐队指挥还是合唱指挥,都要具备良好的器乐理论及声乐指导的基础知识,指挥不可能是众多器乐及声乐方面的专家,但应该是一个音乐方面的“杂家”。对于一个从事指挥专业的人来讲,他应该是思想意识高尚、专业素质较高、有奉献精神,否则不可能胜任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指挥还应具有干练、果断、敏捷的素质,千万不可使合唱队员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没有要求的反复练习,或者是有要求没方法的练习,都会使合唱队员对其产生一种不信任和怀疑的态度,使排练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说,作为一个指挥必须要做到“省”、“准”、“稳”、“美”、“情”。第二节指挥的基本条件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是初学指挥者的技术基础。如果基本的技术不规范、不协调,是无法完成指挥这一任务的。规范的动作与姿势也可以理解成“哑语”,它是用手势来传达信息,指示合唱队、乐队的起、收、快、慢、强、弱等,规范的指挥动作和标准的姿势是保证合唱队、乐队整体演出效果的基础。音乐没有国界,指挥的动作与姿势也同样没有国别与地域划分。规范而又标准的指挥动作是指挥任何合唱队及乐队的“普通话”。形体是指挥展示在合唱队、乐队与观众面前的基本形象。指挥是整个表演的核心,指挥者应该是站姿挺拔、精神饱满、信心百倍、气质高雅、自然大方。指挥的任何失误与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到队员的情绪和演出效果。(1)两脚必须分开站立,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其距离大概与肩宽相等。在没有起拍前不可以站成“立正”的姿势,这样给人一种紧张感,两只脚应分开站立,使整个身体重心向下,全部的重心应落在脚掌上,而不是脚跟。当指挥开始后,两脚应随着演唱(奏)的情绪的变化而变第三节指挥的姿势无论是哪条腿在前,都应保持一个重心和身体的稳定,千万不可让身体没有节制地左右、前后摇摆。情感的表达需要整个身体向左移动时,重心就要落在左腿上,需要向右移动时,重心就要落在右腿上。无论重心在左还是在右,都要体现出稳重从容、站立如松的感觉。(2)腰既不能前弓,也不能后仰,指挥站立要挺拔有度,虽然有些段落需要肢体提示,但不少指挥自始至终都是弯腰驼背,不仅不能很好地去展示作品的情感,还会给人一种很不儒雅的感觉。腰在指挥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两种:直、弓。这些应用是要随着音乐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自然发挥的。任何姿势的应用,都离不开表现作品内容和情感色彩的需要。指挥的姿势是体现其整体修养的关键,建议初学者在学习指挥时,应面对镜子去练习各种动作,认真体会姿态及姿势在指挥中的重要性。指挥是一门表演艺术,基本动作包括形体、形象、仪表,在初练基本的动作时就要处理好视与听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在舞台表演时,只要面对公众,就要尽量做到自身形象的完美。指挥的动作要松弛、自如,尽量避免紧张,松弛并不等于松懈,要收腹、提气,体内犹如一个“庞大”的“气场”,运好丹田底气。气要充沛、饱满,而且内有“辐射力”,外有感召力,使观众感受到指挥大方而又富有美感的“哑语”展示。手臂分大臂、小臂(包括手腕),这一部分是指挥时活动最多的部分,整个手臂应保持放松、灵活、自然的状态,根据骨骼活动的可能方向而运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最大限度在180°内活动,偶尔也超出其范围。这些极限一般在乐曲特殊需要时才使用。这里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的指挥姿势,虚线表示手的动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