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自愿放弃资助申请书幼儿园.docx
文件大小:22.7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35千字
文档摘要

自愿放弃资助申请书幼儿园

尊敬的[幼儿园名称]领导、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

您好!

我是贵园[幼儿姓名]小朋友的家长[家长姓名]。怀着十分复杂且沉重的心情,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向您提交这份自愿放弃资助的申请。

家庭现状及前期申请资助情况

我家居住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居住的是一套老旧的两居室,面积不大,仅有[X]平方米。小区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周边配套设施也不算完善。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我和孩子父亲的微薄收入。我在一家小型企业做行政工作,每月工资扣除社保等费用后,实际到手大约[X]元。孩子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工作不稳定,经常面临加班和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收入也不固定,平均每月大约[X]元。这样算下来,家庭每月的总收入大约在[X]元左右。

而家庭的支出却不少。每个月的房租(或房贷)需要[X]元,水电费、燃气费等生活费用大约[X]元,孩子在幼儿园的学费、餐费等费用每月大约[X]元。此外,日常生活开销,包括食品、日用品等,每月大约需要[X]元。孩子父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需要定期去医院做理疗和拿药,每月的医疗费用大约[X]元。还有人情往来等其他费用,每月大约[X]元。如此算来,家庭每月的总支出大约在[X]元左右,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甚至入不敷出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在孩子入园之初,我向幼儿园提交了资助申请。经过幼儿园的审核和评估,孩子有幸获得了资助名额。这份资助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每个月的资助金可以让我们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上稍微宽松一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园对困难家庭的关怀和帮助。

促使放弃资助的因素

然而,最近家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继续接受这份资助。

首先是孩子父亲的工作情况有了改善。他所在的工厂接到了一批长期的订单,工作变得相对稳定,而且由于表现出色,还获得了一次加薪的机会。现在他每月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X]元左右,这使得家庭的总收入有了一定的提升。虽然仍然算不上富裕,但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次,我通过朋友的介绍,利用业余时间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这份兼职工作主要是在晚上和周末进行,虽然比较辛苦,但每个月也能额外增加[X]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孩子父亲的加薪,家庭每月的总收入增加了[X]元左右,现在家庭每月的总收入大约达到了[X]元。

再者,从孩子的成长角度考虑。随着孩子在幼儿园逐渐长大,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听到她和小伙伴们聊天时,提到了自己获得资助的事情。当时我看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自在和羞涩。我意识到,长期接受资助可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些阴影,让她觉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甚至可能会影响她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我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平等、自信的环境中成长,不希望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让她产生心理负担。

另外,我了解到幼儿园的资助名额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家庭比我们更加困难,更需要这份资助。每次看到那些为了孩子的学费而发愁的家长们,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觉得应该把这个宝贵的资助名额让给更有需要的家庭,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和帮助。

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虽然放弃了资助,但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和孩子父亲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家庭规划,以确保家庭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在收入方面,我们会继续努力工作。孩子父亲会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争取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加薪空间。他打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技能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我也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做好兼职工作。并且,我计划在兼职工作中积累经验,寻找机会开展一些小型的创业项目,比如利用自己的行政工作经验,开展一些小型的商务服务业务。

在支出方面,我们会更加合理地规划家庭开支。首先,我们会制定详细的家庭预算,将每一笔开支都记录下来,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例如,我们会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自己在家做饭,这样既能保证饮食健康,又能节省开支。在购买日用品和食品时,我们会关注商家的促销活动,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对于孩子的教育支出,我们会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兴趣班和培训课程,避免盲目跟风消费。

我们还会注重家庭的风险管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计划每月拿出一部分收入作为家庭应急资金,存放在一个专门的账户中。同时,我们会考虑为家庭成员购买一些必要的保险,如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以减轻家庭在面临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时的经济负担。

对幼儿园的感激之情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幼儿园领导和老师们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对我们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在孩子入园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幼儿园浓厚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教育氛围。老师们不仅在教学上认真负责,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良好习惯,还在生活上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次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