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江苏省事业考试真题 .pdf
文件大小:2.47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8.0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3月23日江苏事业单位统考《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

(管理岗主观题)

2024年3月23日江苏事业单位统考《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岗主题)

一、给定材料

材料一

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有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大熊猫。它在近现代先

后有过“中国江豚“白旗海豚“白鳍豚“白璧豚等多种称谓,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得名过程。

1914年,美国野外博物学家查尔斯?麦考利?霍伊在我国的洞庭湖地区收集到了一头罕见的水生哺乳动物

的标本,将其带回美国。时任美国史密森尼学会会长兼学者的加勒特?米勒对其从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其骨骼、

牙齿位置等进行研究,于1918年发表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确认其为一种独特的新物种,并定

下了拉丁语学名Lipotesvexillifer和英文名aChineseriverdolphin(直译为“中国江豚)。英文名

Chineseriverdolphin在各类出版物上流行了近一个世纪,特别是在被《自然》杂志引用后更是深入人心。

查尔斯-麦考利-霍伊曾根据当地渔民的称谓把该物种误作“白旗,提出“白旗海豚的名称并传到了西

方,故西方人也称其为“白旗。

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订的《脊椎动物名称》中将它称作“白鳍豚,这是很多出版物沿用这一称

谓的由来。实际上该物种腹面纯白,它的背鳍、尾鳍及鳍肢背面均呈青灰色或灰色,用白鳍豚之名易对其鳍色

产生误解。

1974年,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教研组在著名动物学家周开亚带领下,在长江中下游对这一珍贵物种

进行了调查,并就名称问题请教了著名训诂学家徐复教授。徐复教授想到《尔雅》有《释鱼》篇,在晋代学者

郭璞的《尔雅注疏》中找到了该物种的详细记述:“璧,皓属也。体似鳄,尾如蒯鱼。大腹。喙小,锐而长。齿

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中,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古籍中的?系

指海豚类,麒鱼为江豚,膏指体脂,江指长江。这一记载表明,最先发现这种豚鱼的不是近现代的外国人,而

是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调查,“白璧的名称在我国劳动人民中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为广大渔民

所习用。据此,周开亚教授在《动物学报》期刊上撰文提出,所谓的“白鳍豚古称为“璧,根据历史记载和

群众普遍的称呼习惯,应将中文名改为“白璧豚。其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正式将该物种的中文标准名称

定为“白璧豚。西方学界开始重视我国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最早的文献记载为优先定名原则,其正式英文名被

改为“Baiji(白璧)。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版和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版中,该物种的中文标准名称均规定为“白璧豚。

材料二

开洋扒蒲菜,这道菜你听说过吗?它选用春末夏初的嫩蒲菜,配合金钩虾米和鲜鸡汤一起烹制,色香味俱

全,令人口舌生津。在淮扬地区以蒲笋作菜,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汉枚乘《七发》就有记载:“物牛之腴,菜

以笋蒲。据说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镇守淮安时,曾以蒲菜代食,所以民间又称其为“抗金菜。吃着这样的

美食,听着这样的故事,在齿颊留香的同时你是否又有一种别样的心动呢?

1

2023年7月,一部令人食指大动、心驰神往的“最好吃的书一一《中国淮扬菜志》横空出世了!这部书

汇集了众多像开洋扒蒲菜一样令人心动的淮扬美食,全书66万余字,一函五册,分别为沿革、名菜、名点、宴

厨店、拾遗,追根溯源、广征博采,全面系统地记述淮扬菜的历史与现状,反映淮扬菜的发展历程、菜系特点

和美食文化。该书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历时五年组织编纂而成。作为长江下游地区的代表风味,淮扬菜历史

久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至美之称。读《中国淮扬菜志》,读者可以读出一个“舌尖上的江苏,这

部书不仅仅是一部琳琅满目的食谱、一部关于淮扬菜的权威信史,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好季节,它甚至

成为众多旅游达人、美食爱好者的攻略指南。以下是部分网友关于这部书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