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中级)显性脊柱裂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在
A、出生后立即手术
B、出生后1~3个月
C、出生后6个月
D、成年以后
E、出生后12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显性脊柱裂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在出生后1~3个月。此阶段手术可避免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同时患儿身体状况相对能较好耐受手术,有利于术后恢复。出生后立即手术可能因患儿身体条件等因素存在风险;出生后6个月或12个月手术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导致神经功能恢复不佳;成年以后手术则神经功能恢复更加困难,效果不理想。
2.(中级)两性霉素B可用于
A、细菌性骨髓炎
B、真菌性肺炎
C、梅毒感染
D、军团病
E、烧伤创面感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两性霉素B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真菌性肺炎的治疗。细菌性骨髓炎主要用抗生素治疗,梅毒感染主要用青霉素等治疗,军团病主要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多根据创面细菌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等,均不是两性霉素B的主要适应证。
3.(士)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幽门梗阻
B、穿孔
C、出血
D、瘘管形成
E、癌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25%。穿孔的发生率约为5%~10%。幽门梗阻的发生率约为2%~4%。癌变的发生率在胃溃疡中约为1%左右,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瘘管形成不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
4.(中级)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毒性反应。在静脉滴注时尤应注意,称为
A、耐受性
B、配伍禁忌
C、致敏反应
D、抗药性
E、快速耐受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疗效或毒性反应,静脉滴注时尤应注意。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抗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致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快速耐受性是指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递减直至消失。
5.(中级)对恶性肿瘤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是
A、肿瘤标志物
B、PET/CT
C、病理学
D、螺旋CT
E、MRI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病理学检查是目前对恶性肿瘤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等,但一般不能确诊;PET/CT有助于发现肿瘤及判断其转移情况等,但不是确诊依据;螺旋CT和MRI对肿瘤的定位、形态等有一定帮助,也不能确诊,只有病理学检查找到肿瘤细胞才能确诊恶性肿瘤。
6.(师)出现“垂腕症”损伤的神经是
A、腋神经
B、桡神经
C、肌皮神经
D、正中神经
E、尺神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紧贴肱骨,该处骨折时易引起桡神经损伤,导致前臂伸肌瘫痪,出现“垂腕症”。腋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三角肌麻痹等;正中神经损伤有猿手畸形等表现;肌皮神经损伤主要影响屈肘等功能;尺神经损伤有爪形手等表现。
7.(中级)导致排尿困难的是
A、抑制消化液分泌
B、胆道括约肌张力增加
C、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
D、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
E、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会阻碍尿液排出,从而导致排尿困难。而选项A抑制消化液分泌主要影响消化功能;选项B胆道括约肌张力增加主要影响胆汁排泄;选项D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主要影响胃肠道蠕动和消化;选项E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主要影响呼吸功能,均与排尿困难无关。
8.(中级)肾移植术后及其排斥反应时可见
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
B、成团脓细胞并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
C、大圆上皮细胞
D、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
E、小圆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肾移植术后及其排斥反应时,尿液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肾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导致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尿液中可出现这些细胞增多。
9.(中级)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灌注不足,痴呆,偏头痛等是
A、维拉帕米
B、氟桂利嗪
C、氨氯地平
D、硝苯地平
E、尼莫地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尼莫地平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灌注不足、痴呆、偏头痛等。氟桂利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