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液体绝缘结构中,极间障的主要作用是()。
A、分担电压
B、加强绝缘
C、防潮
D、阻止小桥形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极间障可以阻止杂质形成贯通两极的小桥,从而提高液体绝缘结构的击穿电压。选项A,极间障不是分担电压的主要作用;选项B,加强绝缘不是其主要功能;选项C,防潮也不是极间障的主要作用。
2.仅仅由于电场的作用而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一般属于()
A、电击穿
B、热击穿
C、电化学击穿
D、小桥击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电击穿是指仅仅由于电场的作用而直接使介质破坏并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热击穿是因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导致的击穿。电化学击穿是由于介质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等导致的击穿。小桥击穿主要针对液体介质,是杂质形成导电小桥导致的击穿。所以答案是电击穿,选A。
3.下列关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说法正确的是()。
A、通流容量小
B、残压低
C、结构复杂
D、没有工频续流
正确答案:D
4.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当线路高10m,雷击点距线路100m,雷电流幅值40kA,线路上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值U。约为()kV。
A、100
B、200
C、50
D、25
正确答案:A
5.测量局部放电时,要求男合电容()。
A、泄漏电流小
B、绝缘电阻高
C、tanδ
D、在试验电压下无局部放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测量局部放电时,要求耦合电容在试验电压下无局部放电,这样才能准确测量被试品的局部放电情况,避免耦合电容自身局部放电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6.不产生游离作用的形式是()。
A、光照
B、加热
C、碰撞
D、扩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扩散是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的现象,一般不会产生游离作用。碰撞、加热、光照等都可能使原子或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导致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从而产生游离现象。
7.沿脏污表面的闪络不仅取决于是否能产生局部电弧,还要看流过脏污表面的泄漏电流是否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以保证局部电弧能继续燃烧和扩展。
A、光游离
B、滑闪放电
C、热游离
D、碰撞游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沿脏污表面的闪络不仅取决于是否能产生局部电弧,还要看流过脏污表面的泄漏电流是否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热游离,以保证局部电弧能继续燃烧和扩展。热游离是维持电弧持续燃烧的重要条件之一,当泄漏电流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使气体发生热游离,才能保证电弧持续存在并扩展,最终导致闪络现象发生。碰撞游离主要发生在气体间隙中,对沿脏污表面闪络的直接作用不如热游离;光游离在这种情况下并非关键因素;滑闪放电是闪络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不是维持局部电弧燃烧和扩展的条件。
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情水性()。
A、电瓷
B、金属
C、硅橡胶
D、玻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能有效提高材料表面的防潮性能等。电瓷、玻璃、金属一般不具有憎水性这种表述。
9.冲击电晕一般使导线的波阻抗减小()。
A、5%~10%
B、30%~40%
C、10%~20%
D、20%~30%
正确答案:D
10.在电场作用下,电分质所发生的极化现象中,多发生于采用分屈介质或不为与分介质的物缘结构中:极化的过程较缓慢,极化时间约几种、几十秒甚至更长,发生于直流及低频(0~1000Hz)范围内,需消耗能量的极化,称为()。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夹层极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夹层极化多发生于采用分层介质或不均匀介质的绝缘结构中,极化过程较缓慢,极化时间约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发生于直流及低频(0~1000Hz)范围内,且需消耗能量。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时间极短;偶极子极化时间也较短,一般在10^-2~10^-9s。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绝缘电阻测量不能发现以下哪些缺陷(
A、局部损伤
B、整体老化
C、受潮
D、贯穿性导电通道
正确答案:AB
2.下列因素中,对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有影响的是(
A、含碳量
B、含气量
C、含纤维量
D、含水量
正确答案:AB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偶极子极化有能量损耗,极化时间司较长
B、极性分子都是偶极子
C、离子式极化几乎无能量损耗,所需时间很短
D、电子式极化所需时间极短,无能量损耗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电子式极化**:-电子式极化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原子中的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的极化。-这种极化所需时间极短,约\(10^{-15}\sim10^{-16}s\),而且是弹性的,即外电场消失后,极化立即消失,无能量损耗。所以选项A正确。2.**离子式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