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员中级练习题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已知第四象限某直线象限角为35°,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A、35°
B、215°
C、325°
D、14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首先明确象限角与坐标方位角的关系:-第四象限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为:\(\alpha=360^{\circ}-\theta\)(\(\theta\)为象限角)。2.已知象限角\(\theta=35^{\circ}\):-则坐标方位角\(\alpha=360^{\circ}-35^{\circ}=325^{\circ}\)。-题目要求是大于该值,所以是大于\(325^{\circ}\)。
2.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方向
B、距离
C、高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在水准测量中,当两点间的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一个测站无法完成测量时,就需要设置转点,通过在转点上立尺,将前一站的高程传递到下一站,从而完成整个水准路线的测量。方向是通过仪器的视准轴确定的,不是转点的作用;距离则可通过测量仪器到尺子的视距等方法确定,也不是转点的主要作用。
3.钢尺检定后,给出的尺长变化的函数式,通常称为()
A、变化方程式
B、温度方程式
C、检定方程式
D、尺长方程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尺长方程式是钢尺检定后给出的尺长变化的函数式,它反映了钢尺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随温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4.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公式是()。
A、D=kl
B、D=nl
C、D=nl+q
正确答案:C
5.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是()
A、厘米
B、分米
C、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是米。厘米和分米虽然也是长度单位,但它们不是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很多距离的测量都是以米为基础进行的。
6.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和中平测量。
A、基平测量
B、水准测量
C、高程测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路线纵断面水准测量分为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基平测量是首先测定沿线路方向设置的水准点的高程,作为全线高程控制的依据;中平测量是测定各中桩的地面高程。
7.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坐标和高程
C、平面直角坐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由坐标和高程来确定。地理坐标只能确定点在地球表面的大致位置,平面直角坐标一般用于平面上的定位,而完整表示地面点空间位置需要坐标(确定其在某个平面上的位置)和高程(确定其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高度)。
8.曲线测设中,若路线交点(JD)不能设桩或安置仪器的情况,称为()。
A、假交
B、虚交
C、难交
D、复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虚交是指路线交点不能设桩或安置仪器的情况。假交一般不存在这种特定的测设概念对应情况;难交表述不准确;复交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线相交,与题干描述的情况不同。所以答案是[B]虚交
9.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坐标格网的方格大小是()。
A、50*50cm
B、40*40cm
C、10*10cm
D、40*50cm
正确答案:C
10.GPS工作卫星,均匀分布在()个轨道上。
A、6个
B、5个
C、4个
D、7个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GPS工作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上,由于题目要求是大于6个,所以答案选[A]。
11.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正确答案:A
12.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60°,则该直线的象限角为()。
A、SW80°
B、SE30°
C、SE80°
D、NE6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直线方位角为260°,位于第四象限。象限角是从坐标纵轴的北端或南端起算,顺时针或逆时针量至直线的锐角。第四象限的象限角为南偏西,其值等于360°减去方位角,即360°-260°=100°,也可表示为SW80°。
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十字丝
B、消除视差
C、看清远处目标
D、看清近处目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十字丝清晰,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读数和观测等操作。而看清近处目标和远处目标通常通过物镜调焦来实现;消除视差是通过物镜对光和目镜对光配合来完成的。
14.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量到某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
C、垂直方向
D、水平方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某直线的水平角。
15.下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