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
当我第一遍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的时候,我发现毫无头绪,于是就去读第二遍,之
后我大概了解了科斯这边文章的主要思想,那就是企业能够代替价格机制起作用,协调生产
要素的分配和配置经济资源。但是当我再细读的时候我发现,要完全读懂科斯对其主要论点
的论证还是很困难的。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些关于科斯以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些介绍,以期更
好地阅读这篇文章。
科斯是在1937年发表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失
效后,这篇文章与它后来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才引起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才开
始重视从企业自身寻找问题,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应当具备什么属性?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
制度的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科斯在这片文章中涉及到的要点是交易费用和企业的产生的原因以及性质。
在此基础上,我再去细读这篇文章,才基本上理清了其基本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推理
论证特点以及其创新点。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开创性的,在传统经济学家的思
想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是能够被替代的,因为市场是有成本的,所以形成了一
种组织——企业,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够节约社会成本,以及由此展开的其他问题。但是
对于具体的推理论证过程个人认为还是有欠缺的,有些说法还未完全读懂,所以只能浅谈个
人的想法。
首先,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言,引出经济理论中“企业”这个
词。科斯从一般经济理论的“假设”这个前提入手,引用了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提出的两点
要求:一、是否易于处理,即是否可以分析、解释;二、是否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同时,科
斯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假设应当可以被准确表达,叙述正规。科斯在这一部分提出“假
设”应满足的条件,是为了自己的推理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够成为一种经济理论做准
备。同时,也是为批驳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提供武器。
第二部分,作者首先探讨整个经济体制是如何运行的,阿瑟索尔特爵士认为“正常的经
济体制自行运行”,是由价格机制协调的。作者科斯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这与现实世界中
的情形不符合,因为除了价格机制作用外,还有企业这样的组织形式存在,企业家组织协调
生产,从而在企业内部替代了价格机制的作用。至此,科斯提出了企业的性质的学说。然后
科斯补充说价格机制能够被替代的程度有很大差异。这就告诉我们价格机制并没有完全被替
代,而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即“纵向一体化的程度”。最后,作者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
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提出本文的目的——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第三部分论证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企业规模的问题。首先科斯否定了一些关于企业
存在的原因的理论,进而提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相对价格、谈
判和契约费用。企业与价格机制相比,能够降低这些交易成本,实现同样的效果。其次是科
斯认为企业规模也与交易成本相联系,企业最适规模就是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
本相等的时候。
第四部分通过推理论证其他的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的观点的不合理性,来说明
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
第五部分批驳一些关于企业规模的其他理论。通过进一步用“企业成本曲线”来论证企
业规模扩张是有限制的,要考虑企业组织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关系。
最后一部分通过研究雇佣的法律关系来论证企业性质说符合假设的第二个要求——与
现实世界相吻合。
由此可见,科斯在这篇文章中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企业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是价格机制的
替代物,以及企业的边界如何确定两大问题。这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概念和观点,这在基本结
构中有体现。比如说“相对价格”“交易费用”“纵向一体化”的概念以及关于企业规模扩张
和契约特性等观点,都是比较新颖的。相对价格的产生是因为市场上有提供信息者,证明市
场交易是盲目的,价格是有差别的,这句形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如果是企业组织生
产的话,就会协调部分生产要素,形成统一的价格,减少了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流动产生的额
外成本。科斯认为企业的建立会降低这种相对价格的观点我是赞同的。还比如关于扩大企业
规模的观点“企业组织成本愈少,随着组织的交易次数的增加,成本上升得愈慢;企业家犯
错误的可能性愈小,随着组织交易次数的增加,失误增加的愈少;企业规模愈大,生产要素
的供给价格下降得愈大”,这是利用边际分析得出来的,是显而易见的。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