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灯管消毒使用方法及强度监测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单选题
1.紫外线灯管消毒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分别是()
A.20℃-40℃,40%-60%
B.10℃-30℃,30%-50%
C.15℃-35℃,35%-55%
D.25℃-45℃,45%-65%
答案:A。解析:紫外线消毒时,适宜的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为40%-60%,在此环境下消毒效果较好。
2.新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不得低于()
A.70μW/cm2
B.80μW/cm2
C.90μW/cm2
D.100μW/cm2
答案:D。解析:新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应不低于100μW/cm2,低于此值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3.紫外线灯管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不超过()
A.1m
B.1.5m
C.2m
D.2.5m
答案:C。解析: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照射距离不超过2m,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4.紫外线灯管消毒时间一般为()
A.10-20分钟
B.20-30分钟
C.30-60分钟
D.60-90分钟
答案:C。解析: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一般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以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5.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时,应在开灯后()测量
A.1分钟
B.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答案:C。解析: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时,需在开灯5分钟后测量,此时灯管达到稳定的发光状态,测量结果更准确。
多选题
1.紫外线灯管消毒的适用范围包括()
A.空气消毒
B.物体表面消毒
C.水消毒
D.医疗器械消毒
答案:ABC。解析:紫外线灯管可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和水的消毒,但一般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因为其穿透性差,对医疗器械内部难以达到消毒效果。
2.紫外线灯管消毒时应注意()
A.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B.消毒时人员应离开现场
C.定期擦拭灯管
D.记录消毒时间和累计使用时间
答案:ABCD。解析: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可提高消毒效果;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消毒时人员应离开;定期擦拭灯管可去除灰尘等杂质,保证紫外线的透过率;记录消毒时间和累计使用时间有助于评估灯管的使用寿命和消毒效果。
3.以下哪些情况需要更换紫外线灯管()
A.辐照强度低于70μW/cm2
B.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
C.灯管有明显的发黑现象
D.消毒效果不佳
答案:ABCD。解析:当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低于70μW/cm2、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灯管有明显发黑现象或消毒效果不佳时,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需要更换灯管。
4.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的方法有()
A.化学指示卡法
B.紫外线辐照计法
C.生物监测法
D.肉眼观察法
答案:ABC。解析:化学指示卡法、紫外线辐照计法和生物监测法都可用于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肉眼观察法不能准确判断灯管强度。
5.紫外线消毒的优点包括()
A.杀菌谱广
B.无残留毒性
C.使用方便
D.成本低
答案:ABCD。解析:紫外线消毒具有杀菌谱广、无残留毒性、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
判断题
1.紫外线灯管可以直接照射人体。()
答案:错误。解析: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伤害,不能直接照射人体。
2.只要紫外线灯管能亮,就说明其消毒效果良好。()
答案:错误。解析:灯管能亮不代表其辐照强度符合要求,需要定期监测强度,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3.紫外线灯管消毒后,应立即进入消毒区域。()
答案:错误。解析:消毒后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待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降低后再进入。
4.可以使用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
答案:正确。解析:使用酒精擦拭灯管可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灰尘,保证紫外线的透过率。
5.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是固定的,与使用频率无关。()
答案:错误。解析: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与使用频率有关,使用频率越高,灯管老化越快,使用寿命越短。
简答题
1.简述紫外线灯管消毒的使用方法。
答案:
-消毒前准备:清洁消毒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温度在20℃-40℃,相对湿度在40%-60%。检查紫外线灯管是否完好,擦拭灯管表面灰尘。
-消毒操作:消毒空气时,有效照射距离不超过2m,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2-2.5m,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消毒物体表面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使其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有效距离为25-60cm,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消毒时人员应离开现场。
-消毒后处理:消毒结束后,关闭紫外线灯,开窗通风,待空气中臭氧浓度降低后人员方可进入。记录消毒时间和累计使用时间。
2.阐述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的重要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