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公司劳动定额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1引言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了完成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单位产品和特定工作所既有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管理可以核定完成企业生产量所需的实际劳动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它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的生产组织、成本核算、劳动生产率核算以及按劳分配贯彻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以劳动定额测定标准为依据。在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预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前做好相关资源准备,改进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定额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极其重要。
2建立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1劳动定额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劳动的依据
B公司主要业务为煤炭运输,为有效利用市场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处理上公司将一些非核心业务采取业务委外形式,这样就极易导致公司业务不饱和,即在公司业务集中时用工不足,但在日常业务中又存在用工富余的矛盾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公司实际生产业务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协调、均衡且有节奏地进行,企业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用以核算、配备生产过程各阶段的工人和设备,使之经常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然后生产各阶段又都按定额的要求,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加工一定数量的产品,以此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劳动定额被广泛用于编制企业成产计划、劳动计划、成本计划,并核算、下达到车间、班组、个人,借以组织日常生产。
2.2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企业经济核算是用价值的形式来核算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来促使企业降本增效。劳动定额是一种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消耗的规定标准,认真贯彻制定的定额标准,并努力降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劳动时间消耗,提高定额完成率,这对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劳动定额可以核算由技术提高、组织改进而导致产品工时节约创造的价值,还可以核算由于产生废品消耗工时所损失的价值等等。
2.3劳动定额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尺度
目前B集团的工资分配形式主要为岗位效益薪点工资制,绩效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其中绩效考核标准主要是以员工的劳动量、工作成果为依据,因此劳动量价值判断的合理性就直接关系到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而劳动定额作为一种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是衡量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量和创造的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有了劳动量的准确衡量,才能进行合理的绩效分配。只有根据劳动定额准确计量劳动量,绩效工资分配才能公平,奖励制度才能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3劳动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
公司引进劳动定额管理基本思路是:通过聘请劳动组织专家,采取专业测评工具,制定本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建、培养一支劳动定额管理队伍,利用2-3年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先进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
3.1“双定”工作开展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权限。为保障“双定”工作顺利开展,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定”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在组织上形成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劳动定额管理领导体制和职责明确、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双定”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组建专业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双定”标准制定本着培养一支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的思路,从基层单位抽选懂生产、会管理从事“双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测定队伍,并聘请劳动组织专家对测定人员进行“双定”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
3)选定测定方法,科学定额标准。公司“双定”小组对测定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在选定测定方法时,考虑有国铁劳动定额专家参与和指导,主要选用技术测定法、运用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经验估工法等方法。并在过程中佐以其他方法,与上述方法结合运用,使测得数据互相论证。在1857项单项定额标准中,运用查定方法制定的630项,占34.3%;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制定的362项,占19.7%;运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676项,占36.8%;运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169项,占9.2%。
4)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实施。测定组人员(50多人)按专业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深入工区班组,跟班作业、查定,全面了解影响岗位劳动负荷的各种因素,掌握各工种人员分布、工作环境、设备条件、作业方式、劳动组织、作业时间等,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真实资料。
5)形成定额标准。通过对各类写实数据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后,初步形成单项定额标准和定员标准,经反复查定、论证后,最终形成“双定”标准初稿。其中定额标准(单项):涉及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等5个专业,共1857个单项,标准具体内容有作业项目名称、计量单位、作业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