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加紧迫。建筑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育人资源整合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校企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育人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全人教育与创新教育双轮驱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培养体系,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打造协同育人平台,为建筑类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了新路径。
一、“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内涵
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系统论、协同论和教育生态学理论。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指导协同育人模式各要素有机整合。协同论阐明系统中多要素协同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大于单个要素效应之和,为构建多维协同育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教育生态学理论关注教育系统内外部要素的互动关系,为优化育人环境、整合育人资源提供方法论指导。
“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立足高职教育特点,将人才培养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全人教育与创新教育双轮驱动,形成育人合力,由课程、实践、管理三个层次构成纵向培养体系,确保育人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校各部门、教师、学生、企业四方联动机制体现了横向协同,强化了育人主体间的有机联系;师资、课程、资源、实训、竞赛五大支撑平台则为育人过程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二、“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价值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果
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技能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长;提高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提升“1十X\证书制度改革成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使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专业对口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提升;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突出,提升自主创业项目数量和质量;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创新精神等;助推校企合作育人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实现深度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匹配。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育人体系创新成果
协同育人模式可实现育人体系的创新突破,积累具有推广价值的育人经验。“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系统创新。首先,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取得显著成效,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其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能不断完善,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如建成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实现真实职业环境下的技能培养。再次,教学团队建设逐渐系统化,可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此外,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特色品牌建设成效
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可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可以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特色专业集群;丰硕课程建设成果,建成一批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助力教学改革成果落地,在省级、国家级项目中取得成效,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校企合作形成品牌效应,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建成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的框架构建
(一)一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一体两翼三层四联五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将人才培养置于核心地位,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育人体系(见图1),从内而外形成三个层次:核心层聚焦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的培养;中间层通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建设提供支撑;外层通过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培养、质量监控保障实现育人目标。
人才培养作为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任务,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融合发展。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将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将产业发展新要求、职业岗位新标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