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情景式育人实践--以《我的祖国》为例.pdf
文件大小:2.07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05万字
文档摘要

课程思政科学咨询第期总第期

4(82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情景式育人实践

——以《我的祖国》为例

赵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转型方向即从传统的“思政

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这一转型过程意味着思政教育的主体、内容、范式等实现了从“小思政”向“大思政”

的转换。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18年起开始逐步试点试行“三全育人”德育综合改革工作,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再造和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它提倡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价值理性、提倡植入民

族性艺术元素、提倡基于“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情景式育人实践路

径主张融入传统的“思政课程”、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多元共情的情景。以《我的祖国》为例,“三全

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的情景式育人实践可以在思政课程植入“钢琴+革命曲目”单元、在钢琴艺术课程

中植入“思政教育”理念、深挖《我的祖国》背后的革命情景教育元素、以大学生“生活世界”为背景开展隐性钢琴

思政课程等。

关键词:三全育人;钢琴课程思政;情景式教育;《我的祖国》

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政的反映。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18年起开

教育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转型方向即从传统的“思政课始逐步试点试行“三全育人”德育综合改革工作,根本

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这一转型过程意味着思政教的目的就是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再造

育的主体、内容、范式等实现了从“小思政”向“大思和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一个“内容完善、标准

政”的转换。与这一转换过程相适应,“三全育人”理念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

[1]

或者说“三全育人”理论认为,新时期高校“立德树工作体系”。与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化等思政教育模式

人”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不同,“三全育人”导向的钢琴思政课程格外推崇以下

育人”即“三全育人”进行统筹。从教育基本原理出发,几个方面的理念。

无论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其他教育领域,“钢琴课程(一)提倡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价值理性

思政”作为一种融“美育和德育”于一身的课程思政展西方教育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可以

[2]

开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言说式教育、应分为“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等不同

试化教育、课堂化教育等具有明显的艺术性、感染力和的类型,其中“价值理性”指的是人们内在地遵循的某

情景式特征。在一定的保障机制配套前提下,钢琴课些价值偏好、价值理念、价值信条等理性;“工具理性”

程思政可以发挥出自身的育人特色优势,打通“立德树则指的是人们对外在事物“是否对自己有物质效用”的

人”的“最后一公里”。当然,我们也要防止将“钢琴思一种价值判断理性;“交往理性”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

政”形式化、片面化、夸大化,灵活和适度地控制好“钢中所带有的一种交互性、互动性本能理性。以上三种

琴思政”的尺度和范围,在发挥其最大教育功能的基理性在人的实践、人的行为中同时发挥着支配地位,但

础上进行教育推介和教育应用。不能把“钢琴思政”作是不同的主体持有的具体理性结构稍有差异。“钢琴

为一种新的教育负担施加给大学生们。课程思政”本身侧重于基于“钢琴课程”这种艺术教学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思政实践形式或者说教学载体,格外提倡去激发大学生内

的教育理念导向在的“价值理性”,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