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至2030年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文件大小:54.49 K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41万字
文档摘要

2025至2030年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TOC\o1-3\h\z\u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

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3

年市场规模预测 3

细分市场(高端、中端、低端)占比分析 5

2、产业链结构 6

上游原材料供应现状 6

中游制造与下游整车配套关系 8

二、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分析 10

1、行业竞争态势 10

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排名 10

国际品牌本土化竞争策略 12

2、重点企业案例 14

头部企业技术布局与产能 14

新兴企业差异化竞争路径 15

三、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 17

1、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17

电动折叠与自动防眩目技术迭代 17

集成摄像头与ADAS融合方案 19

2、产品创新动态 21

轻量化材料应用进展 21

智能化功能(手势控制、加热除雾)普及率 23

四、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25

1、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 25

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倾斜 25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影响 27

2、消费需求变化 28

安全性与个性化配置需求提升 28

后装市场改装潜力分析 29

五、投资风险与策略建议 31

1、主要风险因素 31

技术替代风险(如电子后视镜冲击) 31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利润率影响 33

2、投资机会与策略 34

区域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布局优先级 34

技术合作与并购标的筛选标准 36

摘要

2025至2030年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与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行业将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后视镜市场规模已达78亿元,预计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12.3%的速度扩张,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从技术路径来看,传统机械式后视镜正加速向电动折叠、自动防眩目、集成摄像头等多功能一体化方向演进,其中搭载BSD盲区监测功能的电动后视镜产品在2023年渗透率已达21%,预计2030年将提升至45%以上。政策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将电子外后视镜(CMS)纳入重点发展领域,2025年新上市车型配置率要求不低于10%,这一强制性标准将直接拉动行业技术升级。从竞争格局分析,当前市场由法雷奥、麦格纳等外资品牌主导,但华阳集团、宁波均胜等本土企业通过并购国际技术团队,已在电动调节模块领域实现30%的国产化替代。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外后视镜成本正以每年8%的幅度下降,预计2027年单套系统价格将降至2000元以内,达到大规模商用临界点。区域市场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集群贡献了全国65%的产能,重庆、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则依托整车厂布局形成新兴配套基地。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360度环视系统与电动后视镜的深度融合,二是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主动安全功能集成,三是碳纤维材料在镜体轻量化中的应用普及。投资重点应关注三条主线:具备EC镜片镀膜技术的上游材料供应商、拥有车规级摄像头研发能力的中游模组厂商,以及布局ARHUD与后视镜联动的系统集成商。风险因素包括欧盟GSR法规对电子后视镜认证周期延长,以及锂价波动导致的微型电机成本上升。综合来看,在智能化、网联化双轮驱动下,该行业将保持高于汽车零部件平均水平的增速,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的技术领先型企业。

年份

产能(万套)

产量(万套)

产能利用率(%)

需求量(万套)

占全球比重(%)

2025

2,800

2,450

87.5

2,300

38.2

2026

3,200

2,880

90.0

2,650

40.5

2027

3,600

3,240

90.0

3,050

42.8

2028

4,000

3,600

90.0

3,450

45.0

2029

4,500

4,050

90.0

3,900

47.2

2030

5,000

4,500

90.0

4,400

49.5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年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行业在2025至2030年将迎来显著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根据行业数据分析,2025年中国轿车电动后视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约45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突破8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电动后视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动后视镜作为高端配置逐渐成为新车型的标配,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电动后视镜行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