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上海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新媒体传播发展现状的研究
根据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微信公众平台凭借交互便捷,信息推送即时等优势,逐渐成为手机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平台。面对公众平台的一些改变,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进力量,其各方面的发展均在全国前列,其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运营现状相对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上海市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展开调研,研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其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调查方法
通过中国高校之窗查询上海市双一流高校名单,按照名单访问各高校图书馆官网,扫描官网上的微信二维码或通过微信搜索“高校名称+图书馆”,选择官方平台进行关注。对其基本信息、服务等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2.1公众平台基本信息
对公众平台基本信息的调研包括公众号名称、类型、微信号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上海市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信息
表2服务内容
由表1可知,9所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名称都是“学校名称+图书馆”,部分高校通过简称也能找到相应公众号,但是图书馆微信号没有规律,读者使用微信号搜索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具有一定难度;从公众号类型来看,7所高校图书馆开通的是订阅号,仅2所高校图书馆开通服务号。
2.2公众平台服务内容
在公众平台内容调查方面,主要是通过进入其公众号,查看菜单栏内容及其下拉菜单内容。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知,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菜单及菜单内容各具特色,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功能有:馆藏查询、图书推荐、座位预约、图书借还。部分高校有自己的服务特色,如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的创客空间、华东师范大学的读书会等。
2.3传播效果
根据相关数据网站对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预约活跃粉丝、头条平均阅读数进行调查。数据显示预约活跃粉丝最多的是复旦大学(高达15614位活跃粉丝),最低的是上海大学(仅有70位活跃粉丝);头条平均阅读最高的是复旦大学(高达1042次),最低的是上海大学(仅有2次)。
2.4交互情况
在调查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中,了解到许多高校在与用户交流互动方面存在问题。文章从客服人员、客服电话、关键词回复、收到消息回复四个方面对其展开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仅3所高校图书馆有客服人员,1所高校图书馆有客服电话,4所高校图书馆有关键词回复,2所高校图书馆能够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回复。
3存在问题
1)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不够丰富,缺乏个性化服务。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的微信小程序并没有普遍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未能吸引用户的兴趣,提升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力度不足,推广效果不好,使用率较低。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高校图书馆微博、图书馆主页等公共平台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很少,这也导致学生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关注度低。
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交互问题明显,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仅几所高校设置了客服电话。在回复消息及时性上,仅有两所高校能在收到消息后进行及时回复,这将减少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积极性。
4建议
1)丰富服务内容,增强互动交流。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加入一些新鲜有趣且符合大众化要求服务内容,比如教师在线咨询、图书知识在线竞赛、图书分享等相关服务及活动,有利于加强用户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
2)加强宣传推广,促进平台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如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图书馆官网、官方微博平台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线下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等相关活动来推广宣传。
3)紧跟时代潮流,提供个性化服务。应紧跟时代潮流,将科技的发展融合到自己的创新中,为高校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服务建设中,也应将高校自身文化特色和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向用户提供专属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