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考试要点大全
第一篇:农业经济学考试要点大全
1.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
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的一般特征:
(1)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2)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
季节性的特点
(4)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市场具有供给弹性大和
需求弹性小的特点
(7)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出来
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
(1)产品贡献如:食品贡献,是劳动力再生来源,为轻工业、服
务行业提供原材料。
(2)市场贡献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一方面农业要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日
益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农业还是工业品的购买者。
(3)要素贡献①.土地要素贡献
②.劳动力要素的贡献
③.资金要素的贡献
(4)外汇贡献
4.农村与农业的区别
农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地域。主要从事农业,以农业人口为主
5.二元经济结构
(1)二元经济:是指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于相对弱小的现代工业
部门并存的经济。
(2)形成原因a.历史原因,重农轻商b.制度原因户籍制度、分配
制度
第3章
1.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
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
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较高土地生产率、劳动
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
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机器设备来替代人、畜力的过
程(产业、作业项目)。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养殖、育种等)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对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实现山、水、林、田、路的
综合治理。
(2)生产技术现代化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
产率;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例:水、肥、温的控制(温室);立体农业;人工饲养蜘蛛的研
究;人工饲养瓢虫等。
(3)劳动者现代化
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
具备四个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
较高的科技和文化素质。
(4)组织经济管理现代化
指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
法。包括:
①.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建立新型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结
构。
②.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③.管理手段现代化
3.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4.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问题
(1)我国基本国情
①.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农业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③.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现代科技落后,农民素质低,但传统农业技术丰富
⑤.地区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
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
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
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
道路。
(3)具体举措
a.坚持科教兴农,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
b.实行生物技术现代化与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c.注重有机农业和
无机农业相结合d.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