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型风电场对草地植被生长影响遥感评估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25.74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6.02千字
文档摘要

1

《大型风电场对草原植被生长影响遥感评估技术

规程》编制说明

3

目次

一、任务来源 4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4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5

四、主要工作过程 5

1.成立标准编写工作组 5

2.资料收集分析、技术准备 6

3.标准编写,形成技术规程草案 6

4.标准起草人及分工 6

五、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论据 7

六、采用的国际标准 9

七、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 9

九、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

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9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9

4

一、任务来源

本技术规程由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气候中心、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电力国

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风光资源

开发的生态影响及应对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下完成。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和在2060年前实现中和的目标。随后,我国逐步推进“双碳”政策与行动,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华社,2022)。为此,我国设立了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阶段性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全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2015年后增速加快,截至2023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达328.4GW。我国风电装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不足,植被较为稀疏,生态系统脆弱,如何科学有序地促进大规模绿色

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风电场建设营运都会对周边的植

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建设期工程建设的影响和营运期间对局地气候改变导致对植被生产的间接影响。

而“我国北方地区大型风电场营运对植被生长影响遥感评估技术导则”这一团体标准的提出可为解决上述问

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本导则为科学评价我国北方大型风电场植被生长影响的评估给出统一的评价方法

和评估内容,规范了大型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的评价工作,评估方法可直接服务于大型风电站工程项目

的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友好型风电场站营运管理,对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实践

意义。

5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1)科学性

标准编制首先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编写组搜集了整理了国内外风电场对局地植被及生态系统影响的

研究论文,并且在我国西北地区多个风电场开展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梳理形成草原区大型陆上风电场对

局地植被生长影响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分析方法以及主要评估

结论等。在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

充分考虑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植被生长特性,力求使标准更加贴近实际,便于推广和应

用。本导则可对风电企业、气象服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开展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相关的科研、业务

和服务提供规范性的参考和指导。

(2)适用性

本导则旨在指导北方草原区大型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以及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

评估报告的编制,规范相关行业及企业在开展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评估中对所涉及的植被遥感数据和气

象观测数据的应用、评估区域的划分方法、植被影响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论的得出均提出了标准规范,对

与开展风电场生态效应评估研究和风电场生态影响评估业务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3)可操作性

本标准涉及的数据、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植被遥感数据可以从多个网站获取,遥感数据的处理

及相关计算方法成熟;气象数据可以从风电场气象监测站或者国家气象数据共享网获取;植被生长影响分

析所采用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程度评估的计算方法科学易行,便于相关科研和业务服务人员应用。

四、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写工作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风光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及应对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后,课题组开展了北方地区大型陆上风电场对植被生长影响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