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演进在古代农业经
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列举古代著名的
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的农业经营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古代的农业经济,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学
会运用各种史料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
识。
二、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改进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整个专题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
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2、教材内容分析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本课分6目。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
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
产工具革新;第三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
出提供物质保证的;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徭役,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
三、第四目为学生选学内容)第五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
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六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
件。
三、课前预习㈠填空题
1.“___”的传说,说明农业经济占据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
已采用了___技术,并在汉代逐渐普及全国。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_____是中国古代一种土地制度,它的存在是以一定程度上土地为前提的。
3.战国时期,水利事业有较大发展,用;东___(人名)在成都平原修建的____工程至今仍发挥作
汉前期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是㈡选择题:___。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4.中国古代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A、农业经济的发展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C、生产工具的革新D、社会矛盾的缓和
5.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
A、耒耜B、石镰C、石斧D、犁
6.中国古代王朝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7.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渠名为()
A、郑国渠B、井渠C、灵渠D、白渠
四、教学过程导入:问: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
活状态?(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读史
材料一(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系辞》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材料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