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标识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阶段).pdf
文件大小:1.12 M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27万字
文档摘要

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团体标准

《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标识规范》

编制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

2022年4月22日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负责编

制的组织工作,由北京工业大学负责起草,中国包装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协会、中国环境科学会绿色包装委员会参加起草。本标准的编制以生态文明

理念为基础,按照循环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编制。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2、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环境科学会绿色包装委员

会等。

3、主要起草人

戴铁军、赵立祥、王鹏、高扬、李丹、唐艳菊、史福斌等。

二、修订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塑料的使用量可以作

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标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塑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也不

容忽视。但是由于塑料存在老化现象,在材料不断的更新的时代下,产生的废弃

物也越来越多,其中,包装材料、农用材料、医用材料等占据绝大部分,但是,

这些废弃物的大部分材料的耐腐蚀性较好,不易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造成了严重

1

的环境污染。

典型例子就是超薄塑料袋。超薄塑料袋是指单层膜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

料购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天用掉约30

亿个超薄塑料袋,而每生产1吨塑料,需耗3吨石油。由于超薄塑料袋多为一次

性使用而导致目前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

3%-5%,其中大部分是废塑料购物袋。

面对超薄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政府部门采用管制的方式禁止超薄

塑料袋的生产和消费。早在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

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

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

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塑料购物袋”。“限塑令”一方面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明确禁止了构成“白色垃

圾”的主要内容:超薄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通过政令

规定非超薄塑料袋和可降解塑料袋的付费使用。“限塑令”政策目标十分明确,

即减少废弃塑料品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

塑料由于其易成型、价格低、强度高、耐用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地

应用于农业、运输、服装、包装、建筑和医疗等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2019年,塑料年产量高达3.7亿吨,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但

人们薄弱的环保意识、塑料垃圾的不当管理和处置以及传统塑料的不可降解或难

以降解的性质导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减少

塑料垃圾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降解材料因具有独特的降解性能得到了广泛

的重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台了有关限用和禁用一次性传统塑料的

法规。202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

见》中明确指出,自2020年起,全国各地将阶段性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

品。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可降解塑料的应

用也从高端领域向一次性塑料制品领域延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2、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巨大,无

法支撑我国的高速高质的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等诸多问题,它们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源的循环化利用

已逐渐成为国内的共识,塑料制品的循环化、无害化处置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