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扶贫向物质与精神双扶贫转变。文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丰富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其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本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动文化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提供有力支持。
二、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布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提升贫困地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提高贫困地区文化设施覆盖率。到2025年,实现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满足贫困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2.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到2025年,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到2025年,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4.丰富贫困地区文化生活。到2025年,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显著改善。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覆盖率。
2.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对现有基层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其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
3.推进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贫困地区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让贫困群众共享数字文化成果。
(二)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丰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贫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基层文化人才,为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
(三)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
1.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挖掘贫困地区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2.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3.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四)丰富贫困地区文化生活
1.举办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
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3.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活动,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
1.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文化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
2.开展调查研究。对贫困地区文化现状进行调研,了解贫困群众文化需求。
3.制定相关政策。制定有利于文化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保障。
(二)实施阶段(2021-2025年)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推进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覆盖率。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挖掘贫困地区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4.丰富文化生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6年)
1.对文化扶贫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对文化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文化扶贫工作的影响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文化扶贫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文化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文化扶贫工作顺利实施。
(三)强化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文化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文化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严格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文化扶贫工作督导检查机制,确保文化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推动文化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七、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文化扶贫工程,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
1.贫困地区文化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满足贫困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2.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贫困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4.贫困地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显著改善。
5.文化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本实施方案旨在为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推动文化扶贫工作取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