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分社一二三四枯竭的能源——资源危机能源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其一直被看作一种原材料,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能源问题才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高耗能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最广泛使用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更是关乎一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资。一、能源与人类发展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利用一直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自从人类学会了用火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发展阶段,这时期人类还是以自身体能来完成生产活动。到了18世纪,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将生产力推向了新的高度。19世纪70年代,依托于石油、内燃机和电力的应用,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石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经济的血液,各国开始了石油资源的争夺。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石油危机频现,同时石油和煤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石油、煤炭一起被称为三大能源。试从我们身边寻找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有关的事物。二、能源的蕴藏状况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的统计数据:全球原油剩余已探明储量为1.258万亿桶(每七桶合一吨)(不含加拿大油砂),按2008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42年。统计数据还指出,现有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85.02万亿立方米,只能满足60年的开采,而煤炭已探明储为量8260亿吨,仅可开采122年。1.世界能源现状我国的化石能源储量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已探明储量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3.9%,位居世界第三。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5.5万亿桶,占全世界总储量的1.2%。天然气已探明储量2.4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3%。2.我国能源现状我国人口众多,进一步导致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的人均探明储量只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三、其他资源危机1.资源的概念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从古到今,人类逐步掌握了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自然环境中的许多物质也渐渐地成为了人类的资源。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要。①可再生资源。在人为或自然条件下能较短时间内重新产生的,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可更新自然资源。在自然界特定条件下,其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当然再生资源的再生性是有条件的,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不能再生,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不可再生资源,又称耗竭性资源。自然环境在短时间不可能产生的资源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以及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所组成的盐及氧化物等天然矿物质)。这类资源的形成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有的需要数万年,甚至上百千万年的时间。由于地球体积一定,其蕴藏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储量必将日益减少,最终枯竭。2.全球资源危机(1)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和退化土地是指可以通过耕作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粮食或者能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其他农牧产品的场所,是人类获得粮食的唯一来源。工厂的机器无法生产出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如果缺少了土地资源,便无法获得粮食。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危机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森林是自然界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其他环境因素恶化,使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危机。森林资源的缺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保护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需要。(3)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重要的基础物资。由于全球变暖以及人为的水污染,导致水资源——这一可再生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世界上有43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80多个国家处于水危机状态,约有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