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美育教程》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197.6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5.57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美育教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美育教程【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28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美育教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学校对大

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本课程重视美学与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

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导向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审美、创美

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对自然美、艺术美、书法美、辞章美和科技

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

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切实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

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

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念,将实践放到了与理论知识相同的高度,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

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化被动为主动。例如,本课程每个项目设有“美的印象”

“美的视窗”“美的欣赏”“美的实践”四个模块,既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美、了解美、

爱上美、创造美,又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欣赏性、实用性,同时弘扬了中华美育

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美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理解美育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审美的类型直觉反应和情感体验,明确审美表现形式;

(3)熟悉美感景象、精神景象和情感景象,熟悉日月山水之美、珍禽灵兽之美、花草

树木之美;

(4)了解音乐的分类,聆听经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思想内涵与历史积

淀,体会不同作品带来的地域美、民俗美;

(5)了解舞蹈艺术的美、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分类,熟悉舞蹈的欣赏方法;

(6)了解绘画艺术的美、绘画的分类及特点;

(7)了解戏剧作品的分类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以及影视作品的分类,理解戏剧艺

术的美和影视艺术的美;

(8)熟悉《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和章法特色,理解《诗经》中的情感之美;

(9)了解唐诗的形式、分期和派别,以及宋词的特点、派别和词牌的来源;

(10)理解科学之美的含义,熟悉科学美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成就和中医成

就中的表现;

(11)理解技术之美的含义,熟悉科技美在我国古代牛耕技术、陶器轮制技术、活字印

刷技术中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对美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2)提高美育素养,能运用所学知识赏析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辞章美和科技美;

(3)通过赏析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鉴赏、分析和评价能力;

(4)通过美育实践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够在创作和实际设计中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2)学习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从山川河流中体悟自然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4)聆听经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思想内涵与历史积淀,体会不同音乐

作品中的地域美、民俗美;

(5)通过欣赏民族民间舞蹈,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立志当好中

华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6)体会中国画的源远流长、中国画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以及中国人崇尚和平的思想;

(7)感受中国戏曲文化之美,品味经典戏曲曲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从经典古诗词中领略文字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提高文学素养;

(9)从中华诗词中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