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型:新课
【教案目标】
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
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
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
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
解。
【教案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法:比较归纳法知识迁移应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地域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二、新工业区
1.【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2.【案例】美国“硅谷”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讲授】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
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板书】一:传统工业地域
讲授传统工业地域的简况:
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
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阅读教材案例,读
引导学生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图4.9和图4.10归
1.丰富的煤炭资源;纳出鲁尔区发展的
2.离铁矿区较近;区位优势。
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出示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其中五大工业部门名称留
空),让学生根据工业发展的条件,填写出工业部门的名
称。附图: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通过思考、讨论,
得出重工业集聚会
带来环境污染、用
地紧张、交通拥挤
等方面的问题。
引出问题: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核心的重
工业体系,重工业集聚的长期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引出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鲁尔区在二战后由于工业
结构单一而面临冲击,导致衰落,有什么原因,请从其核心
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