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A.环境监测
B.环境规划
C.环境法规
D.环境文学
答案:D
2.环境科学的核心是?
A.环境监测
B.环境保护
C.环境规划
D.环境管理
答案:D
3.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音污染
D.气候变化
答案:C
4.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模型法
D.以上都是
答案:D
5.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科学的基本原则?
A.综合性原则
B.预防性原则
C.生态平衡原则
D.经济效益原则
答案:D
6.环境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哪一项不是重要的里程碑?
A.1973年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B.1983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C.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2018年设立生态环境部
答案:D
二、填空题
1.环境科学是研究()与()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答案:人与环境
2.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掌握环境质量状况
3.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答案:综合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4.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
答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答案: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法规、环境教育、环境宣传
6.环境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1973年召开()。
答案: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三、判断题
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问题。()
答案:√
2.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答案:√
3.环境规划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
答案:√
4.环境保护就是禁止一切污染。()
答案:×(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减少污染,而不是禁止污染)
5.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环境法规。()
答案:×(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环境法规)
6.环境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1983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答案:√
四、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法规、环境教育、环境宣传等。
2.简述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答案: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包括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等。
3.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4.简述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答案: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简述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法规、环境教育、环境宣传等。
6.简述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1973年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3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年设立生态环境部。
五、论述题
1.论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环境监测可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为污染治理提供线索。再次,环境监测可以监测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最后,环境监测可以监测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提供预警。
2.论述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环境规划可以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为环境保护提供方向。其次,环境规划可以合理配置环境保护资源,提高环境保护效率。再次,环境规划可以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环境规划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3.论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环境保护工作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开展。预防性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注重预防,防止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原则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论述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法规、环境教育、环境宣传等。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规划为环境保护提供方向,环境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环境宣传营造环保氛围。
5.论述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我国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1973年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83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