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及州120急救中心选调工作人员通告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诗句中“霜”这种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霜”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属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符合凝华的定义。而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比如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出汗”;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比如干冰升华制冷;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比如水烧开时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综上,“霜”这种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2、甲开汽车到单位后,因疏忽忘记拔出车钥匙,被乙发现,乙发动甲的汽车刚要离开时,甲正好回来,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抢夺罪未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未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答案】:D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乙趁甲离开而开走甲汽车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3、我国目前仍存在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看不懂汉字,甚至听不懂汉语的情况。若公安民警讯问的犯罪嫌疑人是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这种情况下,民警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直接释放犯罪嫌疑人
B.用手势引导犯罪嫌疑人讲汉语
C.让懂相应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进行讯问
D.请懂相应民族语言的翻译人员为其翻译
【答案】:D
【解析】当公安民警讯问的犯罪嫌疑人是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时,应保障犯罪嫌疑人能准确理解讯问内容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确保讯问工作依法、公正、顺利进行。直接释放犯罪嫌疑人不符合执法程序和要求。在未完成讯问、调查清楚案件事实的情况下,不能随意释放犯罪嫌疑人,这会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损害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用手势引导犯罪嫌疑人讲汉语,手势所能传达的信息有限,难以完整、准确地表达讯问内容和理解犯罪嫌疑人的意思,可能导致沟通障碍,无法获取准确的案件信息,不利于案件的侦破。让懂相应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进行讯问也不合适。教师并非执法人员,不具备公安民警的执法资格和权限,不能代替民警进行讯问工作,且教师可能不熟悉公安讯问的程序和要求。请懂相应民族语言的翻译人员为其翻译,这是符合法律规定和执法程序的正确做法。通过翻译人员,能够确保民警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沟通畅通,使犯罪嫌疑人准确理解讯问内容,如实陈述案件情况,保障讯问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所以应选择请懂相应民族语言的翻译人员为其翻译。
4、晏子出使楚国时,曾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反驳楚王的讽刺,以此维护齐国尊严。导致橘树在南方和北方所结果实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洋流
C.气候
D.培育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橘树生长的特性,分析造成橘树在南北方果实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橘树是亚热带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对温度、光照、水分等气候条件较为敏感。淮南和淮北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一定差异,淮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橘树的生长和果实发育,能使橘子味道甜美;而淮北地区气候相对寒冷干燥,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如淮南,在这样的气候下,橘树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果实的口感和品质会与淮南的橘子有明显差异。地形主要影响的是地势起伏、地貌类型等,对橘树果实味道的直接影响较小,不足以导致橘树果实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洋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和海洋生态,淮南和淮北并非沿海地区,所以洋流不是造成橘树果实差异的主要原因;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橘树的培育方式在南北方有不同,且一般来说常规的橘树品种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对生长环境有要求,培育方式不是造成南北方果实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综上,造成橘树在南北方果实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5、人民检察院是国家()。
A.立法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司法机关
D.审判机关
【答案】:B
【解析】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立法机关,所以不是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包含人民检察院,但说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没有准确体现其本质属性。审判机关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并非人民检察院。故本题应选法律监督机关。
6、随着本省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会有更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