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勤工俭学与求职陷阱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常见类型
(2)掌握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预防方法
(3)熟悉常见的求职陷阱
教学目标
(4)掌握求职陷阱的应对方法
素质目标:
(1)提高勤工俭学安全危机鉴别能力,增强勤工俭学安全危机防范意识
(2)学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树立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教学重点: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常见类型与预防方法、常见的求职陷阱、求职陷阱的应对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预防方法、求职陷阱的应对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引导案例“大学生勤工俭学反被骗600元”(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案例中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案例导入
【学生】聆听、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勤工俭学安全危机
【教师】讲解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常见类型和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预防
第一节勤工俭学安全危机
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仅可以充实大学生活,减轻家庭负担,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求职增添
砝码,还有利于提高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拓宽人际关系网,丰富人生阅历。但有些不法分子会抓住大学
生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等弱点,设兼职陷阱骗取大学生的钱财,甚至威胁其人身安全。
一、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常见类型
传授新知【课堂讨论】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时可能会遇到哪几种类型的安全危机?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
(一)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
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在假期兼职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高薪”的
幌子引诱大学生报名。大学生入职后发现工作内容、时间、环境和薪资等与事先介绍的情况大相径庭,一旦提
出离职,对方便强制收取违约金,甚至限制大学生的人身自由。
1
此外,部分不法组织披着用人单位的外衣,使用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大学生从事传销、涉黄、涉赌活动。
【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某大学学生小秦遭遇虚假招聘信息的案例(详见教材),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
题:
案例中,在遭遇虚假招聘的情况后,小秦是如何处理?
【学生】阅读、聆听、思考、回答
(二)收取各类费用
一些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向大学生收取押金、保证金、报名费、体检费、会员费、服装费等各类费用,并
承诺入职或工作结束后退还。交钱后,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则表示暂无职位,需要等消息,随后便不知去向。
(三)扣押个人重要证件
一些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提交重要证件原件,并声称暂时保管,等大学生提出离职索要证件时,
对方便要求其交赎金。不管是身份证,还是学位证、毕业证,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没有任何权利扣留。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