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古代政府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下列户籍管理的措施,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来编排户口
②“诸色户计”,按职业登记户口类别,世代相袭
③“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进行比对
④“土断”,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2.(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
A.户籍制度的实施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井田制逐步瓦解 D.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3.(2024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明朝曾编订“黄册”和“鱼鳞图册”,前者登记各户的人口、田土和房屋等信息,后者登记土地的形状、面积、四至及业主等信息。《明史》中说“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关于明朝的“黄册”和“鱼鳞图册”说法正确的是(???)
A.“黄册”是为推行“租庸调制”而编订
B.“黄册”在“大索貌阅”基础上编订
C.“鱼鳞图册”有助于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D.“鱼鳞图册”是明朝时编订的户籍簿
4.(2024北京大兴高三上期末)社会流动,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社会流动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能够体现社会流动的史实有(???)
①汉朝屯戍政策??②唐朝邻保制度??③宋代科举考试??④明清商帮群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隋朝统一的格局和规制为唐朝所继承,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以下属于隋朝制度创新内容的有(???)
①推行“大索貌阅”,核定户籍
②“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
③设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
④“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秦朝户籍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按照职业确定户籍
B
东晋用黄籍和白籍区分土著和南渡侨民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隋朝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明朝制定“黄册”,详列人口、田土、房屋
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分离
A.A B.B C.C D.D
7.(2025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唐朝政府对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知识定期更新,先由兵部确定纲要条目,再交由地方完成。此做法(???)
A.表明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B.有效地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探索出最早的历史地图绘制方法
二、材料题
8.(2024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
材料一??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以上课役具免。
——(五代)刘昫《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况吾同族得于耳闻目击者乎,则恤之。贫者恤之善言,富者恤之财谷,皆阴德也……引申触类,为义田、为义仓、为义学,为义冢。教养同族,使生死无失所,皆豪杰所当为者。
——(明)《休宁范氏族谱·谱祠·统宗祠规·宗族当睦》
阅读材料,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进行社会救济的意义。
9.(2024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宗法制与宗族管理。
材料一??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