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祝福》教学课件17张.pptx
文件大小:1.27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45千字
文档摘要

祝福

——鲁迅

祥林嫂的人生之路是怎么走到死亡的?

小说题目为什么不是《祥林嫂》而是《祝福》?

“祝福”,在绍兴土话里就是“请大菩萨”“祝福菩萨”,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时候是女人们最忙的时候。

一般人家有“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鱼必须是活的。福礼须盛于大桶盆,猪头之嘴须朝上,鸡、鹅须曲身跪腿,头朝福神,以示恭迎;一尾活鲤鱼在鱼的眼睛上用大红的福字贴上。

上好福礼就拜菩萨,祝福仪式由男性当家人主持,全家男丁按辈份、年龄,依序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寡妇更不允参与。

民间习俗

看到标题“祝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小说中的“祝福”和你印象中的一样吗?

(一)探究情节

情节

概述内容

时间

序幕

(1-2段)我眼中的鲁镇、鲁四老爷与祝福景象

现在

结局

(3-33段)祥林嫂凄然死去

开端

(34-53段)祥林嫂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祥林嫂二十六七岁冬初

发展

(54-65段)祥林嫂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祥林嫂改嫁当年春天至阿毛两岁时

高潮

(66-111段)祥林嫂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贺老六病逝当年秋天至祥林嫂被赶出鲁镇后

尾声

(112段)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本文的叙事顺序是?

“我”这一叙述视角在构思上起到什么作用?

倒叙

①读者角度:

②情节角度:

③主题角度:

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为何死前会“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这样的问题?)

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一波三折;

营造浓烈的悲剧气氛,更能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主题。(在祝福中死去的祥林嫂不仅没有得到同情,反而是咒骂,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探究人物

段落

时间段

对祥林嫂的外貌(肖像、神态)描写

原文

用自己的话概括

1-33

旧历年底

(3段)五年前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神色,仿佛是木刻似;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毫无生气

(7段)……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出光了。

忽然来了精神

34-53

从前某年的冬初

(34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36段)……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变得爱笑、白胖

66-111

又过了两个新年的某年秋季

(66段)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69段)……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

(102段)……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106段)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精神焕发

(109段)……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从情节上看,祥林嫂外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外貌变化反应了一个人的内心变化,体现出祥林嫂的内心有何变化?

【总结】祥林嫂这一人物:

(1)从最初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外在)形象;

(2)从最初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内在)心理;

(3)被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压迫、孤立无援的社会人际关系。

文学评论家总说鲁迅作品的主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祝福》中,祥林嫂的确是“不幸”,但她是“不争”的吗?对于所经历的不幸,祥林嫂有抗争过吗?

逃:山中出逃,鲁镇做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抗争表现:

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躲避被卖

不愿二婚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捐、问

向封建迷信低头

祥林嫂的人生之路是怎么走到死亡的?

这样一位祥林嫂,惨死在了旧历年底祝福之夜的鲁镇街头。

究竟是谁逼死了祥林嫂?请你认真品读描写祥林嫂生存环境的情节,关注她周围大小人物的言行,从中找出凶手。

(三)探究环境

小说中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

②对主题

③对情节结构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