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救知识试题库(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66.87 KB
总页数:6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99万字
文档摘要

急救知识试题库(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第一周必须()

A、开始功能锻炼

B、床上四肢活动

C、日常生活自行料理

D、绝对卧床

E、由人搀扶室内行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第一周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加重。过早活动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床上四肢活动、由人搀扶室内行走、日常生活自行料理以及开始功能锻炼都不适合在第一周进行。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A、后期多出现视力障碍

B、某些病人可以始终不出现“三主征”

C、头痛呈阵发性加重

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E、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头痛都很严重,且多在早期出现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婴幼儿在颅缝未闭前,可通过颅缝分离来缓解颅内高压,所以头痛不明显,且不都在早期出现。而颅内压增高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头痛呈阵发性加重;后期因视神经受压多出现视力障碍;部分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可以始终不出现“三主征”。

3.判断腹内空腔脏器损伤最有价值的发现是()

A、腹膜刺激征

B、脉率增快

C、呕血

D、有气腹

E、腹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腹内空腔脏器损伤时,气体进入腹腔可导致气腹,X线检查膈下出现游离气体是诊断空腔脏器损伤的重要依据,是最有价值的发现。腹膜刺激征虽也是空腔脏器损伤的常见表现,但不是最具特异性的。脉率增快可能因多种原因引起。呕血不一定就是空腔脏器损伤导致。腹胀也可见于多种情况。所以最有价值的发现是有气腹。

4.对急危重病病人进行现场快速评估,以下哪项不对?()

A、对婴儿可轻拍面颊观察有无哭泣反应以判断意识

B、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

C、触摸脉搏以了解病人的循环情况

D、观察气道是否畅通,有无梗阻现象

E、触摸肢体皮肤以了解有无发热.湿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婴儿评估意识时,不能仅通过轻拍面颊观察有无哭泣反应来判断,应采用轻拍足底等更合适的方法。B选项通过一看 (看胸廓起伏)、二听(听呼吸声音)、三感觉(感觉气流)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是正确的;C选项触摸脉搏可了解病人循环情况;D选项观察气道是否畅通、有无梗阻现象是现场快速评估的重要内容;E选项触摸肢体皮肤可了解有无发热、湿冷等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左心衰竭的表现:()

A、颈静脉怒张

B、咳嗽、咳痰

C、发绀、咯血

D、呼吸困难

E、肺部哮鸣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如呼吸困难、发绀、咯血、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等;而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6.在心脏生命支持中,处理室颤或室速的首选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纳络酮

D、胺碘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胺碘酮是治疗室颤或室速的常用药物,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提高室颤阈值,对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有较好效果。阿托品主要用于提高心率等,对室颤或室速不是首选;纳络酮主要用于解救阿片类药物中毒等;肾上腺素虽在心脏骤停等抢救中常用,但不是处理室颤或室速的首选。

7.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时,其命名应该是:()

A、S波

B、Q波C、QS波D、qS波

E、q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时,应命名为QS波。若QRS波群只有向下波,起始为Q波,之后无R波直接到S波,整体表现为一个向下的大波,就称为QS波。

8.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100J

B、100-150J

C、150-200J

D、300J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一般选择为150-200J。双向波除颤仪能更有效地将电流传递到心脏,不同能量设置适用于不同情况,150-200J是常用的选择范围,相比其他选项更符合其能量特点。

9.颅底骨折致耳鼻道出血,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颅底骨折脑脊液经破损的付鼻窦、乳突气房或咽鼓管,由鼻道或外耳道流出

B、预防使用抗菌素2周

C、保持外耳道清洁,但禁止冲洗和填塞

D、大量出血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E、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时,仍不允许做鼻腔及鼻咽部填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颅底骨折致耳鼻道出血时,若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时,是允许做鼻腔及鼻咽部填塞的,故选项E描述不正确。选项A,颅底骨折脑脊液经破损的付鼻窦、乳突气房或咽鼓管,由鼻道或外耳道流出,描述正确;选项B,预防使用抗菌素2周可预防感染,正确;选项C,保持外耳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