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创客,创新,创造.docx
文件大小:40.7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33千字
文档摘要

创客,创新,创造

【摘要】创客教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界都非常流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科目本身的特征,更是能达到融于一体的高效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将该方法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对科技的认知,还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氛围,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思维教学初探

目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但是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堂。这既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回顾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开课期间,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预留几个任务,然后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有样学样。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预设的任务都显得“不是很感兴趣”,由此说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创客思维重在创新、创意与别出心裁,这直接说明该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应该区别于以往、超凡于传统。如课程“电子相册”,我们可以学生为蓝本,引导他们自觉设计任务,并在探索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这种自由度、灵活度更高的模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感,从而让课程本身具备一定的价值。

一、创意情境,巧妙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当我们喜欢一样事物,才会主动去观察和研究。在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围绕创客思维构建有趣的情境,知识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之所以有的学生在课堂中走神,可能并不是他们不爱学习,只是因为教学的模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授课期间,若想让学生真正地吃透知识,并快速地融入学习氛围当中,有趣的情境是重要前提。

高效互动的课堂应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联翩。创客思维重在创意、创新、出其不意。一些合理又有趣的情境,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渴望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Flash逐帧动画”一课前,笔者首先将一个名为《疯狂的香蕉》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画面中的香蕉慢慢地展开自己的香蕉皮,香蕉王子的头渐渐伸了出来,随后是它的手臂和大腿。当内部的果肉完全露出来后,果肉成了香蕉王子怀中的抱枕。当学生看完这些内容后,他们的情绪非常激动。随后,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香蕉拿出来鼓励学生进行现实设计,此时学生的情绪格外高涨,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

情境激趣教学法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即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创设新奇、有趣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客思维得到了显著的开发。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有趣好玩的情境最能感动学生的内心,最能吸引他们的关注。有时候,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爱学习,倒不如说是其不懂得如何去教。通过创客思维的合理引入,既能让学生快乐玩耍,又能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吃饱”知识。

二、创意授课,以学为本

创客思维下的信息技术课旨在从实际出发,以创造为本,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懂得如何将知识学以致用。如此,不但能让课程意义非凡,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而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让教学层次递进

教学应该一点一滴地进行,本着由易到难的策略,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指导中,将知识点抽丝剥茧,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学生,通过不断提高知识深度,完成最终的教学。例如,“使用模板创建演示文稿”:该知识相对简单,如何利用填充效果提高幻灯片的艺术性是一个小问题。在指导期间,笔者亲自为学生演示:在互联网中索引与主题有关的图画、标志,并利用鼠标点击“填充效果”,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弹出选项卡时,笔者对“过渡”选项卡一项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意识到该功能可以对背景颜色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单色、双色和预设的渐变效果。紧接着,筆者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步骤进行示范,而填充的内容由他们自己选择。同理,在教学“Flash逐帧动画”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帧”的概念的理解,以此优化教学,笔者利用微视频采用“边示范、边讲读”的策略。然后再在训练期间引导学生完成简单汉字的书写,并逐步提高操作难度。这样一来,学生便在课堂中完成了身临其境的操作,并获得了创意性的体验。

(二)互动探究,优化效果

学生个体能力有限,科学构建合作小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团队意识的形成。这样一来,当他们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便会自觉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钻牛角尖。

以短片设计“香蕉也疯狂”为例。每个小组为三人:一人负责剥皮,并对果皮进行造型设计;一人负责录制制作的过程;一个将视频导入到软件当中进行编辑和后期制作。当组内学生完成活动后,再将作品上传到班级的论坛当中,然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作品最有趣。

当然,也有小组在实际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