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写书法”迈向“大写人生”的“五小”实践
【摘要】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书法教育与“五小”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书法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审美雅趣、家国情怀,培育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星星、社会小主人。
【关撻词】书法教育育人“五小”课程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自觉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明确指出:中国现代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于以育人为本,以兴国为旨,面向全体国民和每个学生,着眼于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使之成为自主全面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现代中国人。先生的“育人“思想与“立德树人”的目标高度契合。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节奏较快,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严重冲击着人们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瑰宝的重视。
牛塘中心小学把书法教育与“五小”课程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五小”指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星星和社会小主人,其分别与个人修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审美雅趣、家国情怀五个维度相对应。书法教育在牛塘中心小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一种行为习惯引领,一种人格力量熏陶,是培育“健全的公民”和“五小”明星的最有效途径。
一、以书法教育提升个人修养,育“文明小使者”
“文明小使者”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个人修养,是良好品性和优雅举止。书法教育对其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字如其人。在悠久的书法艺术长河中,每个朝代均出现了风格迥异、品学兼优的大书法家。无论是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使池水尽墨,隋代僧人智永学书退笔如冢,唐代书法家虞世南经常在被褥划腹练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官刚正不阿……他们是品性高洁的典范,是“文明”生动的“活教材”。
同时,练习书法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涵养性情的好办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心静气和、持之以恒,可以养成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好品质;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可以养成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快速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这也是“文明小使者”的基本素养。
二、以书法教育提升学习能力,育“知识小博士
“知识小博士”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勤学习、乐学习、会学习”。书法教育中具有独特意义的“阅·读”,除了指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外,还有阅历、经历之意,是“知识小博士”的训练场。
1.阅读书法专著
无阅读,不书法。书法专著,是师生都很少涉及的领域。小学阶段,我们要补上这一课,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如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孙过庭的《书谱》、邱振中的《笔法与章法》等。
2.了解书法的发展史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书体、书家和书法美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一是了解字体演变史,通过讲授、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指导学生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搜集篆、隶、楷、草、行等字体的范本,进行辨认和欣赏。二是探究毛笔发展史,从毛笔的起源、材质、分类、功用、修饰等各
方面了解毛笔发展史。
3.阅读书法字帖
读帖是分析观察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范本的结体、章法进行观察、揣摩和想象,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性;在读帖的基础上进行临帖,体会点画用笔的精到之处,掌握运笔结体的规律和技巧,培养悟性,激发灵感,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习能力。
4.学习书法中的哲学思想
书法中蕴含着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笔画长短、精细、曲直,用笔的中锋、倒锋,用墨的浓枯,字的整齐与错落、匀称与布白、虚与实,等等,无不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体。教师在书法教育中,要发掘和重视对这些原理的解释,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其思维的灵活性。
三、以书法教育提升科学精神,育“科技小能人”
“科技小能人”最核心的品质在于创新,创新也是书法艺术的精神。
1.了解大家的继承与创新
各代书法大家都是在继承中创新:唐代颜真卿楷书是新的,他把握了传统脉搏,开创了一代书风;宋代黄山谷行书是新的,他给柳公权楷书“穿上了挥袖的长袍”;宋徽宗的瘦金体是新的,他让薛曜的书体更消瘦;赵孟頫的复古是旧的,但他把“古”变成了元代的新……感悟书法的创新乃至其他事物的创新,大多是在原本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并升华创新的结果。
2.推动自我的继承与创新
营造轻松、和谐的书法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