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六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28课《使用系统讲安全》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版)六年级的第二十八课内容。《使用系统讲安全》旨在向小学生普及使用各类系统时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教学内容涵盖常用控制系统的基本认识、使用规范与安全原则、联网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以及安全使用策略与应对措施等方面。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并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然而,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使用系统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判断力有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和侵害。因此,本课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他们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安全使用各类系统。
3.学习目标确定
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使用系统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
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安全角度审视系统的使用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探索安全使用系统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数字化学习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他人信息,承担起信息安全的社会责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使用系统时的基本安全规范和安全原则,了解联网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
难点:学会分析并应对使用系统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安全使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安全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安全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实践操作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展示一段关于小学生因不当使用电子设备而引发安全问题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时,有没有遇到过安全问题?你们知道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吗?”
1.观看视频或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2.分享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的安全问题。
1.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2.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环节二:了解常用控制系统的使用规范(活动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介绍几种小学生常用的控制系统,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以及简单的智能家居设备等。2.讲解使用这些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安全原则,如密码设置(要求复杂且定期更换)、隐私保护(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软件更新(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等。3.通过演示或动画展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1.认真听讲,理解并记忆使用系统时的基本规范和安全原则。2.参与互动问答,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1.帮助学生建立对常用控制系统使用规范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演示或动画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易懂,加深学生的理解。
环节三:分析使用联网控制系统的安全事项(活动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分析联网控制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数据泄露等,并讨论其危害。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中因不当使用联网控制系统而引发的安全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预防这些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1.认真听讲,理解联网控制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危害。2.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探讨预防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联网控制系统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环节四:总结巩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使用系统时的安全规范、安全原则以及应对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更多关于信息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1.认真听讲,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表达对未来学习信息安全的期待和展望。3.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