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核心素养与史学能力 讲义+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107.66 K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4.07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28页

2025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核心素养与史学能力讲义+练习题

一、唯物史观

【课程标准】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它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重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还论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基本观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可能有曲折和反复。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水平1

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水平2

水平3

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水平4

【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要注意以下集中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在综合能力方面考查

(1))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类社会阶级,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上层建筑在其中的所有,都是以经济基础为依据的。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预测训练】

1.(2024·河北高考·13)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

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

2.(2024·海南高考·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

3.(2024·海南高考·12)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4.(2024·广东高考·14)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A.组织发动???B.直接指挥???C.精神引领???D.经济资助

5.(2024·广东高考·10)图1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图1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6.(2024·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