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关于阻塞性黄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
B、尿胆红素阳性
C、灰白色粪便
D、血清总胆红素增加
E、尿内尿胆原增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管阻塞,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增加,粪便因缺乏胆红素而呈灰白色,尿胆红素阳性,而尿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见于()
A、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妊娠中后期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妊娠中后期由于血浆量增加,血液被稀释,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均会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
3.与患者交谈时,下列哪种情况对交谈无影响()
A、环境的变化
B、护士的语气
C、患者的病情变化
D、护士的态度
E、护士的外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护士的外貌一般不会直接对与患者的交谈产生实质性影响。语气、环境变化、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护士态度都可能影响交谈的氛围、效果和患者的参与度等,而外貌通常不是交谈的关键影响因素。
4.评估该患者时,评估的重点是()
A、问诊
B、胸腹部评估
C、肾评估D、X线检查
E、尿常规检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该患者有肾损伤相关表现,如腰部疼痛、血尿等,所以评估重点是肾评估。问诊是评估的基础但不是重点;胸腹部评估范围较广针对性不强;X线检查和尿常规检查是辅助检查手段,不是评估重点。
5.乙醇性肝病时升高较显著的是()
A、ALT
B、AST
C、ALP
D、LDH
E、GGT
正确答案:B
6.胃癌易向下列何处淋巴结转移()
A、颈部淋巴结
B、左锁骨下淋巴结
C、左锁骨上淋巴结
D、左腋淋巴结
E、左腹股沟淋巴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胃癌最易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即Virchow淋巴结。当胃癌发生远处转移时,癌细胞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这是其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而颈部淋巴结、左锁骨下淋巴结、左腋淋巴结、左腹股沟淋巴结并非胃癌最易转移的部位。
7.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疾病是()
A、胆总管结石
B、海洋性贫血
C、败血症
D、蚕豆病
E、肝硬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胆总管结石可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败血症主要引起肝细胞性黄疸或其他类型黄疸,但不是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海洋性贫血主要导致溶血性黄疸。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导致溶血性黄疸。肝硬化主要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8.触诊心包摩擦感,最佳的是()
A、深吸气末明显
B、在收缩期触诊
C、在舒张期触诊
D、仰卧位明显
E、在剑突下触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触诊心包摩擦感最佳是在收缩期。因为心包摩擦感通常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较易触及,收缩期心脏表面的脏层与壁层心包因摩擦而产生感觉,舒张期心包摩擦相对不明显。深吸气末并非最佳触诊时期。仰卧位虽可触及,但不是最佳体位。剑突下一般不是触诊心包摩擦感的最佳部位。
9.二度I型与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区别在于前者()
A、P-R间期固定
B、P-R间期逐渐延长
C、P波与QRS波群尤关
D、可见QRS波群脱漏
E、P-P间期小于P-R间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是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出现QRS波群脱漏,而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是P-R间期固定,有QRS波群脱漏。选项A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选项C、E表述错误;选项D是二者共有的表现,但不是区别点。
10.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
A、向左下移位
B、向右移位
C、向左移位
D、向右下移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这是因为左心室增大使得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心尖部位向左下方向移动。
11.不符合房性逸搏与逸搏心律心电图特征的是()
A、为长间歇后出现的P’-QRS-T波群
B、符合房性心搏的特点
C、可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
D、慢而不齐的节律
E、频率在50~60次/分
正确答案:D
12.下列哪种水肿,一旦及时补充了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后,水肿迅速消退()
A、心源性水肼
B、肾源性水肿
C、肝源性水肿
D、营养不良性水肘
E、内分泌源性水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是由于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引起,当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后,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水肿可迅速消退。心源性水肿主要与心脏功能不全有关;肾源性水肿多因肾脏疾病导致;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