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数字文化遗产060900形考作业1-7单元通关测试答案.docx
文件大小:17.2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3.6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数字文化遗产060900形考作业:1-3单元通关测试

试题列表

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1()是人类社会初期对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的解释。

A传说B神话C谚语D民歌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2下列属于人物传说的是()。

A贵州茅台酒的传说B杨家将的传说

C秦始皇等帝王将相的传说

D珠穆朗玛峰的传说学生答案:C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3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节日及其年份是()。A端午节2009年

B春节,2010年C春节,2009年

D端午节,2008年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4()是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包括价值观、行为、艺术、机构、文物、遗址等等,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A文化遗产

B艺术C价值D文化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5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时期,此时的瓦当以实用为主A西周

B南宋C唐代D秦代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6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文物。A特别重要、重要、一般

B国宝级、省级、普通级

C一、二、三级

D甲、乙、丙等级

学生答案:C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7我国第二次全国文物大考察发生于下面哪一年?()

A1961年

B1951年

C1981年

D1971年

学生答案:C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8一切由自然界长时间作用产生的结果都是();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并延续留存至今的一切遗产。

A文化遗产;自然遗产B自然遗产;物质遗产C文化遗产;物质遗产D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学生答案:D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9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是()。

A人

B技能、技术C历史

D自然、人化物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10“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引自()。

A《论文杂记》

B《伊耆氏蜡辞》C《大雅·生民》

D《礼记·郊特牲》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

多选题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1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体现在()。

A保护方式B传承方式C保护主体D传承过程

学生答案:A;B;C;D

老师点评: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

2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音乐及其表现艺术。

A西安鼓乐B古琴艺术

C昆曲

D南音

学生答案:A;B;D

老师点评: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3以下选项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是()。

A敦煌莫高窟B司母戊鼎

C瓦当

D故宫

学生答案:B;C

老师点评: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

4百度百科中给出发展至今的“遗产”的一般内涵,指先辈们留下的财产或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或()。

A精神财富B物质财富C财产价值D财富价值

学生答案:A;B

老师点评: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10分难度:中等得分:105下列属于口头传统的是()。

A神话B传说C谚语D歌谣

学生答案:A;B;C;D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数字文化遗产060900形考作业3:4-7单元通关测试

试题列表

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1()在第42个世界博物馆日,抖音为弘扬传统文化联合7家国内知名博物馆发布了H6《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这是新时期运用短视频展示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始。

A2018年6月18日

B2018年5月18日

C2019年6月18日

D2019年5月18日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2文化遗产数字化后都能成为新的作品,可以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

A否

B是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3()认为,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遵循文物保护和考古特点规律,加大要素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多学科协同,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文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