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目标:
了解实习的类型和意义,熟悉如何获取实习信息、选择实习岗位、做好实习工作、警惕实习陷阱
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积极参加实习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长人生阅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准
备。
教学重点:实习的类型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获取实习信息、选择实习岗位、做好实习工作、警惕实习陷阱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用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大学生实习心得”(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案例导入你认为实习对大学生有哪些帮助?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实习实践的相关内容
【课堂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有人参加过实习吗?如果有,请与同学分享实习的具体情况。
【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
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
学生应充分把握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大胆尝试,广泛地接触社会,积累实践经验,以增强自己未来求职的竞
争力。
传授新知
一、实习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实习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实习可分为实地实习和远程实习;
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实习可分为集体实习和分散实习;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实习可分为认知实习和岗位实
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认知实习”(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
(1)认知实习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
的活动。
(2)岗位实习是指具备一定实践岗位工作能力的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辅助或相对独立地参加实际工作
的活动。
1
二、实习的意义
【课堂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
你认为参加实习有哪些意义?
【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
(一)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认识,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参加实习,大
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准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爱岗敬业、
奉献社会的职业素养。
(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分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极少有机会将其运用于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在实习过
程中,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在真实或仿真情境下反复锻炼技能,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三)丰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份工作。然而在求职的路上,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
工作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而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借助实习,大学生能够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为
成长成才打下基础,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