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198.9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8.31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各专业

【授课单位】【学时】32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适用于各专业学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

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大学生安全教育,既强调安全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使其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能引

导学生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坚持“教育为先,预防在前”原则,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公

共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

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平安,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1.2课程设计思路

(一)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教育目的在于使全体学生均能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

范能力,维护学校正常教学,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学生

之后几年的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课程的每个专题均设有学习目标、引导案例、课堂互动、

案例、安全小贴士、小提示等版块进行教学辅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掌

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三)课程内容涵盖多方面。本课程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

了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知识。同时,也摒弃了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或不具备普遍意义的

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突出了实用、够用的特点。

(四)注重时代性,与时俱进。在介绍传统安全常识的同时,根据社会的新变化,将新

事物和新问题融入课堂授课中,及时为学生补充新兴的安全知识。

二、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了解安全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内容。

(2)掌握如何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3)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及意识形态安全。

(4)了解邪教的危害,熟悉反恐防暴理念。

(5)了解宿舍用电注意事项和触电应对措施。

(6)熟悉食物中毒的症状、特点和类型。

(7)认识校园暴力的类型和后果。

(8)了解传销的特点、危害、类型,以及黄赌毒的危害。

(9)熟悉性侵害的主要类型,学会预防与应对性侵害。

(10)了解抢劫、抢夺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11)熟悉交通安全常识。

(12)掌握旅行安全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3)了解游泳注意事项和预防溺水措施。

(14)认识校园诈骗的类型,掌握校园诈骗的防范与应对方法。

(15)了解校园贷的类型、危害和防范方法,以及租借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危害。

(16)掌握校园盗窃的防范与应对方法。

(17)了解大学生常见的恋爱问题和大学生恋爱易陷入的误区,熟悉恋爱心理调适方法。

(18)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熟悉大学生面对的压力。

(19)认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障碍,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调适方法。

(20)了解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常见类型,掌握勤工俭学安全危机的预防方法。

(21)熟悉常见的求职陷阱,掌握求职陷阱的应对方法

(22)了解台风、雷电、高温、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方法,熟悉地震、滑坡、

泥石流、山体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及其应对方法。

(23)了解火灾的类型、等级与发展过程,熟悉火灾发生的原因。

(24)了解火灾的预防方法,以及灭火方法和器材,学习火灾逃生、报警和烧伤急救方

法。

(25)了解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

(26)掌握常用的止血方法。

(27)熟悉常用的包扎方法与注意事项。

(28)了解昏厥、窒息、休克、气体中毒、脑震荡、关节损伤、骨折、烧伤与烫伤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