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泰州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学理探析.pdf
文件大小:1.81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03万字
文档摘要

课题研究科学咨询第期总第期

4(826)

泰州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学理探析

孔庆为

(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如何推动地方文化的双创,把地方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

的思政资源是思政教学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阿

斯曼夫妇文化记忆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等方面开展初步的理论探索,为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思

政亲和力、增强育人成效奠定坚实的学理依据。

关键词:泰州文化;思政教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序和现实写就。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性质决定精神财富和精神产品

[1]

主义文化新辉煌,深入推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创造的多寡和方向。充分尊重泰州人民的劳动创造和

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开展大思政课整体系统育人劳动智慧,充分了解在泰州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筚路

生态,有的放矢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地方蓝缕,劳动人民所铸就的光辉历程,人民群众是物质

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探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行财富创造者的现实演绎,坚持唯物史观,充分发挥人民

动遵循。如何高屋建瓴地把握两者融合的理论深度,群众的创造作用和合力作用,推动泰州激发自身更大的

本文将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经济发展活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指导证明,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却又以精神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性的产物作用于或创造更多的物质性财富。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对这一层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出科学的

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阐释,在本课题中集中体现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2]

的意识。”科学梳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上。思想政治的能动反作用和思政教育蕴含的文化功

为我们进行地方文化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研究提供理论能为我们探索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内在融合提供可以

指导,社会存在是开展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资料借鉴的理论依据,为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提

生产性活动。社会意识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的精神性升教学效果打通现实进路。

产品。当经济基础处于稳定发展过程中,文化能动反作

泰州地方文化是人们在泰州这片独特的区域空间用尤其重要和突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占据重

和区域资源上进行辛勤劳作,开展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要的领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只有文化满足人民的需要

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对泰州人民物质实践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共克时

能动反映,是世世代代泰州人民无限生产力的历代迭艰,为民族复兴、国家强大汇聚亿万人民群众的磅礴伟

力。反之,文化剧烈冲突,多种思潮强烈碰撞,必然对

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所以习近平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总书记一语中的地深刻阐述了“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

专项)“新时代下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创新研衰则国家衰”的辩证关系和深刻道理。

究——以泰州为例”阶段性成果(2019JSB815);校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