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探索.pdf
文件大小:1.92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9.93千字
文档摘要

第期总第期科学咨询教学研究

4(8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金晶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不仅

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本文以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在分析了两者关系及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社会

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教学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同时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

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同时讲授法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要

统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需要做求都比较高,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

到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

课程教学的关系,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这种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遮蔽了学生的学习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准确把握体性,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完全陷

的原则。通过上述路径,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入被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往往难以凸显,大

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培养部分学生都感觉不到自己的“中心地位”。

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缺乏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三大痛点习兴趣

(一)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对学生而言,学生学习一切课程的直接目的都是

为中心”理念难以凸显要学习课程内容,间接目的是顺利毕业、提高就业优势

讲授法具有信息量大、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等特和未来工作能力,一般来说很少有学生是真正为了提

点,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而这正是思想政

水平、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态度等,是最主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目

的)而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如果思想政治理论

课课堂教学内容本身不具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力、说

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服力,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思想政治理

理论课教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课教师的教学目的就难以达到。然而,课堂教学信

课程为例(NJSZZX222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息量和信息形式单一又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的探究——以河套学院为例特点。因此学生的课堂抬头率和互动率相对不高,上

(HYSY202037)。课睡觉、聊天、听歌、看影视剧、低头玩手机、做其他课

作者简介:程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多

金晶(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