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科学咨询第期总第期
4(826)
基于诗词文化的涉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张大朋,严谨*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具有音韵优美、富有节奏、形象生动、意境悠远、含义隽永的
特点。同时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哲学理论性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学生
喜闻乐见的古诗词,不仅能形象地阐明哲理,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彰显哲学的魅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涉海专业是我国实施向海图强战略的总抓手,各个涉海高校是培养我
国涉海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作为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涉海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古典诗词来进
行相关涉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鉴于此,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特点及相关涉海专业的情况,本文对广东海洋大学
基于诗词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指导涉海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诗词;广东海洋大学;课程思政;涉海高校
一、研究背景以广学,非学无以广才。”他之所以对优秀的文学艺术
随着自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经略海洋的重视和作品《出师表》情有独钟,念念不忘,也就是出于这个
相关涉海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落实,向海图强、开发海洋考量。思慕先贤,奋力践行,浓郁的报国之志,忠贞的
[1]爱国之心,激励着他在中国氢弹研制工作中冲锋陷阵,
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开发海洋、走向深蓝的破局
[2]身先士卒,殚精竭虑。就像他的“宁静”可以致远一
与深入离不开各个涉海高校和相关的涉海专业及该
专业所培养的涉海人才。样,诗词带给于敏的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
大部分的涉海专业是理工科专业,结合作者自身的远广才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在
所教授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理解以及在他73岁那年,他以一首《抒怀》为题的七言律诗总结了
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像力学这样的偏理论型的课程很自己沉默而又轰轰烈烈的一生:“忆昔峥嵘岁月稠,朋
难去向学生们普及一些人文情怀和文艺素养。但从我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
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觉得理工科的学生本身并不缺少人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
文情怀和艺术细胞。家争鸣竞风流。”
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对诗词有着特别的偏爱,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同样也曾以诗词抒发自己
他曾说:“艺术可以陶冶情操,使志存高远。而非志无内心的豪情。1984年,适时第一颗原子弹胜利爆炸20
年,在邓稼先指挥最后一次核试验时,他挥毫写下“红
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
基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代轻舟已过桥”的诗句,豪情万丈,感人肺腑。
体系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21〕29号、校教务〔2021〕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
65号);2022年校教改“基于船舶结构力学课程的船舶说过“除了科研,最爱的是音乐。”他认为小提琴能演
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010201绎出“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音乐是陪伴他一生
132202);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海洋工程教学的温暖。在袁隆平家里藏有不少音乐碟片,都是柴可
团队”(2019);“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