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1前言
时代是快速向前发展的,新时代衍生出来的互联网文化,快餐文化,以及逐渐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西方文化仿佛慢慢占据了我们的空间,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大家渐渐忽略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甚至一些激进分子会认为传统文化早已过时,与时代无法接轨。其实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而且片面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根植了几千年的珍贵结晶,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精神品格、文化特质是任何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与比肩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统文化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着启迪的重要影响,我认为,高校教育必然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迸发新的更大的活力。
2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
2.1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与偏移。
当代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思想和观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形形色色的信息泥沙俱下,鱼目混杂。当代大学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再者,全球化浪潮下,来自西方的一些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各种关于自身发展的主义或者理论逐渐传入中国,产生了文化与思想的碰撞,这都影响了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发展,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当代社会的多样选择性和开放包容性使得高校学生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水平的认知,每个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西方的经济价值强调个人主义,更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保护个人经济,而当高校大学生接触过这些思想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吸收这些思想成果,并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比如,有些大学生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以成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感到骄傲;或者是,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总是注重个人的成功与成就,过分夸大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屑于与团队进行合作,失去了对团队的奉献意识,忽视了低调的品格和团队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对原有的规律的思想道德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破坏,也对现行的集体主义教育造成重创。
2.2来自各方的压力巨大,高校学生身心透支严重,产生了对自我与他人的怀疑。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经济全面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改革红利极大提高了无数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各行各业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和辛勤劳动的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前景,但是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资源的覆盖面扩大,僧多肉少,必然会加重竞争程度。首先在这一方面,学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其次,各种经济逐渐兴起,新兴事物独占鳌头,显然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留给高校学生的选择也日渐增多,难免会产生迷茫的情绪;再者,这个时期也是高校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合成期,与老师的学习生活沟通,与同学的往来,与父母关系的处理,甚至是与异性的恋爱关系发展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接踵而至,如果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可能会对学生地发展造成一定地障碍甚至是心理压力,而研究表明,大学生患轻度至重度抑郁症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一现象也上升到了社会问题高度。
2.3现今教育模式较单一,教育内容与主题相对浅显。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不仅是在初高中阶段,在以全面自由发展的大学环境下,学习文化知识依然是各高校教育内容的第一位,甚至有些素质教育做的不到位的高校所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只是为了去服务学习这一项任务,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都成了子虚乌有的存在。某些素质教育做的相对来说较好的高校会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辅助学生的发展,即使是这样,严格意义上来说,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相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但仅仅向学生传输了字面上的知识,并没有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实践,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没有理解透彻。另外,教学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单方面接收知识,课程结束,各自归位,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信息闭塞;最后,尝试过那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后,我们会发现,教师几乎都是沿用同一类型的教案或者方式来展开教学工作的,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早已与时代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内容得不到更新,学生的思想体系还是老旧的一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提不起来,教育也就举步维艰,无法继续进步。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要想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就得从根源找起。思想出现问题,一定是思想根基实现了逆转性错误。那么应该如何来纠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我相信,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会给我们指明一条康庄大道。
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3.1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历史渊源深厚,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意义深远,思想精髓厚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重要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