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BOT模式风险管理 .pdf
文件大小:214.0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2.78千字
文档摘要

BOT模式风险管理

摘要:BOT模式能融入大量私人资本进入交通、能源、通信等大型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可有效缓解政府投入不足,促进公用事业高效发展。本文简要论

述了BOT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BOT项目;风险管理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企业从政府取得特许经营

权后,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收取费用偿还贷款并取得利润。特

许期结束后,企业将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在国外该模式已经得到成熟应用,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该模式。一时间BOT项目纷纷上马,涉及城市轨道

交通、水电能源、自来水供给、垃圾处理、港口建设等多个方面,方便了居民生

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很多项目除了融资成功外,并没有完

全达到预期的成果。

一、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指导风险管理全局的文件,详细明确的风险管理规划对提高

风险管理质量。保证风险管理与项目风险程度和项目的重要性相适合,对促进风

险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B07项目一般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项目的风险

类别也很复杂,涉及政府、项目技术特性、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

在规划中应明确风险管理的方法与过程,分配各方的角色与职责,确定风险

判断信息及来源依据,并形成详细文件记录在案。同时,为了系统一致地进行风

险识别,应先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对风险类别进行审查,以保证识别效力和质量。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任务是确定并记载哪些具体风险会影响到项目,在项目进行中,

风险识别必须做阶段性的更新、补充和修订,BOT项目多是国外资金对大型基

础设施的投资,风险识别繁琐复杂。项目公司应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

广泛参与,采取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文件审查、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核对表等,

根据风险是否可控,BOT项目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

(一)系统风险(不可控)

1、法律法规变动风险。在经济转型期,由于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随着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土地转让、特许经营审批、环保标准、政府职责

等的规定必将有所改变,BOT项目是立足于当前情况签订合同的,在其漫长的

建设和运营期间。很可能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或变得不合法。

2、融资风险。BOT项目融资量大且具有项目导向,即只以项目的资产和未

来收益偿还债务,债权人不得对主办者除项目以外的其他资产进行追索。这必将

导致投资者和贷款机构回收资金风险较高,对贷款的审批更加谨慎严格,利息也

相应提高,能否以合理的成本融取到足够的资金至关重要。

3、经济风险。偿还债务、回收投资、赚取利润都依靠经营收入,保证足够

的收入项目才能生存下去,特别是在运营前期,项目建设花费大量资金,此时债

务量大,利息负担沉重,经济风险大,此时,任何影响市场需求和价格的风险都

将成为项目的风险。另外,项目的收入一般都需要由当地货币兑换成投资者所在

国货币,能否自由兑换及兑换汇率都将成为风险。

4、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是指不能预见且不可消除的事件对项目造

成损失甚至毁灭项目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战争、瘟疫等。

5、政治风险。包括项目所在东道国的政局稳定和政策持续两方面,如局势

动荡、政府违约等。

(二)非系统风险(可控)

1、建成风险。指由于设计的缺陷,关键设备不可获得或所需资源稀缺、成

本超出预算、气候等原因而不能按期建成项目,或建成后不能达到预期设计标准

的风险。

2、运营风险。指由于经营能力不强,设备效率低下,产品原材料供应紧张,

关键资源紧缺等而不能生产出预期的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的风险。

三、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措施需适合风险的重要水平,能经济有效地迎接挑战,针对具体的

风险制定最有可能产生效果的策略或策略组合,可增加成功机会,减少失败的威

胁。

1、应对法律法规变动。企业对这种风险毫无控制力,所以,在项目前期与

政府签订相关协议是应由政府作出保证或承诺承担风险发生的后果。以有效降低

这种风险。同时项目公司可对例如环保标准等进行超前规划,以应对未来可预见

的法律变动。

2、应对融资风险。采取贷款、股票、债权多种融资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

取得合理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