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注射剂;一、注射剂的概述
1.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
(1)注射剂的定义
注射剂是药物(含饮片提取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2)注射剂的特点;(2)注射剂的特点;2.注射剂的分类;
(2)按给药途径分
;(2)按给药途径分
;3.注射剂的溶剂;4.热原;热原的性质:;热原的污染途径:;除去热原的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5.注射剂的附加剂;(2)抑菌剂
抑菌剂的应用范围:
①多剂量注射剂
②滤过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
③低温间歇灭菌的注射剂
一般用于皮下和肌注注射剂;
静脉给药、脑池内、硬膜外和椎管内注射剂不得加抑菌剂。
一次剂量超过15ml的注射液,不得添加抑菌剂。
注射剂中常用的抑菌剂
①酚类:苯酚、甲酚
②醇类:三氯叔丁醇、苯甲醇
③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3)渗透压调节剂
①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②目的:等渗调节剂用来调节注射剂的渗透压与血浆等渗,以防止溶血及减小对机体的刺激性。
③常用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④调整方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冰点相同的稀溶液都具有相等的渗透压。血浆和泪液的冰点均为-0.52℃。
调整等渗的计算:W=(0.52-a)/b
W为每100g低渗溶液中需添加等渗调节剂的克数
a为各种药物冰点降低值的总和
b为等渗调整剂1%水溶液的冰点降低值
;(4)抗氧剂、金属络合剂与惰性气体
①抗氧剂:为延缓或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用于易氧化药物的注射剂。
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等,本身是还原剂。
②惰性气体:除去安瓿和药液中的氧气。
如N2、CO2,须是高纯度并经净化处理。
③金属络合剂:加入金属络合剂消除金属离子对药液的影响(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常用的有依地酸二钠(EDTA-2Na)。
;(5)增溶剂和助溶剂
增溶剂:吐温-80,肌内注射液常用;
助溶剂:苯甲酸钠
(6)局部止痛剂
成因:由于药物本身、溶液的酸碱度较强或杂质未除尽,会对组织产生刺激而引起疼痛,甚至局部红肿、结块。
常用的局部止疼剂:2%苯甲醇、0.5%三氯叔丁醇、1%盐酸普鲁卡因和0.25%利多卡因。
(7)乳化剂与助悬剂
常用乳化剂有卵磷脂、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等。常用助悬剂有羟丙甲基纤维素。
;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二)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工艺:;三、注射剂的质量评定;;;【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注射用无菌粉末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或乙醇洗净,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求出每瓶(支)装量与平均装量,每瓶(支)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如有标示装量,则与标识装量相比较),应符合表5-6-10的规定。如有1瓶(支)不符合规定,应另取10瓶(支)复试,均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