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语文+心理”融合教学《如何去赞美一朵花》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3.5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4
总字数:约1.29千字
文档摘要

“语文+心理”融合教学《如何去赞美一朵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只有成功,而是生命的过程(成长)。

2、领略诗歌中描写花的文学表达,感悟诗句里蕴含的哲理。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事物,善于发现身边的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积累的课外知识相对较多,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他们也已经掌握了,可以作为链接语文和心理的桥梁切入课题。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理情感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对人生和自我的关系产生思考,容易陷入虚无与迷茫之中,因此设立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途径一朵花的盛开。(播放视频)

提问: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此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朴素的感受。

(二)跟着诗人去赏花

1、创设情境:穿越到诗人的视角,一起去欣赏诗人笔下的花开。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典型的写花诗句,引导学生感悟诗句蕴含的哲理、对生命健康的启迪: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喜悦的情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命的活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积极的心态)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抗挫折能力)

2、对比感悟:赞美绚烂夺目的花大有人在,平凡朴素如苔花,有人赞美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得出感悟:再小的花都有盛开的权利,再平凡朴素的美都值得被称赞。

3、拓展延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凡的普通人值得被赞美呢?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分享,教师相机总结:平凡的人,虽无亮眼的成就,却为社会的发展默默做出贡献,他们值得被赞美。

4、迁移自身:没有取得亮眼成绩的你,值得被赞美吗?

引导学生发现除成绩之外,自身还有很多闪光点。每一个平凡的“你”组成了精彩的“我们”,正如朱熹在春日里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感悟花的一生

思辩1:只有盛开的花朵才值得被赞美吗?

花苞:充满希望;

种子:生命起源;

枝叶:提供养分

得出结论:为盛开积蓄力量的过程值得被赞美。

思辩2:凋零枯萎的花值得赞美吗?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伟人逝去,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钱学森缔造了“两弹一星”;袁隆平让十四亿国人不再挨饿。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位山城棒棒父亲,用肩膀托举起孩子的未来。

得出结论:凋零枯萎的花也值得被赞美。

总结感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事物,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四)迁移运用

思辩:如果考不到好成绩,那我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小伙伴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除了成绩,学习还可以让我们收获新知识,养成好习惯,交到好朋友,培养自信心,发展新能力,身心更健康。

(五)课堂小结

人生亦如花:繁华绚烂是美,平凡朴素亦是美;从破土而出到枝繁叶茂,从繁花似锦到枯萎凋零,人生的每一步都有意义。

(六)课后延伸

也许,我们无法预判未来的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带着发展的眼光去捕捉身边的美。请用发展的眼光去赞美身边的人:同学、老师、父母、朋友或自己。